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后,小品《坑》迅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热议,“躺平式干部”郝主任成为了讽刺“不担责、不作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忽悠绝不实干”一类干部的反面典型,但流行词“躺平”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适当的“躺平”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保护,是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思考,所以“躺平式干部”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躺平”躺的是我们对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反思与作为。我们不能因为“躺平式干部”的出现,就对所有干部进行一概而论的批评。事实上,大多数干部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他们为了工作,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的甚至牺牲了健康和家庭。对于那些真正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严肃处理,不能姑息迁就。同时,我们也要为干部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躺平”摒弃的是急功近利的心态,躺的是夯实基础、持续精进。一些干部在经历基层工作的“苦、繁、累”之后,往往想迫切升迁,远离基层,如果升迁无望,那么就会选择逐渐“躺平”,甚至是“躺展”。人在事儿练,刀在石上磨,总书记讲:“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不能今天一来,明天就想走;刚提拔,板凳还没有坐热,又想要升迁。”我们要锻炼平稳心态,不能把它当成“混饭碗”的职业,要把“躺”当成一次机遇、一种磨练,一种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去努力,在日积月累中沉淀,循序渐进,水到自然渠成。
躺平式干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有其负面效应,也有其积极意义。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既要严肃处理存在的问题,也要关心干部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支更加优秀的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