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十八年后。
汪淼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的不悦仍然难以消散。他厌恶史强的粗鲁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也能在警察队伍中服务。他深深叹了口气,转身回到自己的家中,决定不再为这件事烦恼。
下午,汪淼按照地址来到了会议地点。他走进一个宽敞明亮的会议室,看到里面已经坐着几位学者和专家。他注意到,这些人的神态都很严肃,似乎在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
汪淼找了一个空位坐下,不久,会议就开始了。主持人首先介绍了会议的议题和目的,然后请各位专家发表意见。汪淼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逐渐明白了会议的重要性。
原来,这次会议是为了讨论如何应对一种新出现的科技威胁。这种威胁可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需要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汪淼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他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会议过程中,汪淼注意到史强也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他虽然对这个人没有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在这种场合下表现得很有分寸。汪淼心想,也许这个人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会议进行了几个小时,各位专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主持人总结了大家的意见,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汪淼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他认为这次会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人类一定能够应对这个新的挑战。
汪淼对这个会议和史强所说的内容感到厌烦,他觉得与自己正关注的事情毫无关系。他希望会议能快点结束,让他回到自己的研究中。
“不是,我们想请你参加一个绝密项目。”史强换了个坐姿,看着汪淼的眼睛说,“项目名称很拗口,叫‘科学边界’,主要是研究一些基础科学中的前沿问题。我们发现近年来这些基础科学中的发现和突破,有越来越频繁地与一些未解之谜或灵异事件相关的趋势,比如最近在欧洲和北美的异常气候,以及——”史强举起一根很长的香烟,“以及这里最近的一些凶杀案。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看这个。”
史强递给汪淼一个文件夹,汪淼打开后看到了一堆新闻标题,有些他已在报纸上见过。
“‘史前文明遗迹被证实’、‘宇宙射线爆发导致基因突变’、‘麦田怪圈是外星人的警告’……你们这是……”汪淼合上文件夹,摇摇头。
“我们什么也不信,但什么也不放过。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现象的真正原因,不是为了对付外星人,而是——”史强又拿起文件夹打开,“这里有一些没能发表、被上面压下来的研究报告,你看看就明白了。”
汪淼开始仔细阅读文件夹中的内容,虽然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但阅读这些报告仍让他感到不安。这些报告中描述的研究和实验,有些看似荒诞不经,但背后却有着严肃的科学基础。而史强的话也提醒了他,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
汪淼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对世界有着太理所当然的认知。在他的印象中,世界一直是平平安安的,虽然有灾难和战争的新闻报道,但那只是一些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现在,他开始怀疑这个看似平常的世界是否真的那么平常。
“你一定在奇怪,为什么这个会议要让你参加。”常伟思将军发现了汪淼的困惑, “你是一位纳米材料专家,尽管不是最前沿的,但也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
汪淼点点头,这确实是他心中的疑问。
“那是因为,在这次事件中,有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物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种物质可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技术,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它。而你,作为纳米材料专家,你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汪淼疑惑地看看史强,后者正忙着吸烟,没有看他。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常伟思接着说,“为什么一个涉及基础科学的问题会由军队来主导解决?这是因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敏感性。我们需要处理的是一种可能彻底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而这种技术如果落入错误的人手中,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
汪淼听到这里感到背后寒气逼人。他再次看看窗外的城市,那熟悉而美丽的景象现在让他感到陌生和恐惧。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为平庸无奇的日常生活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汪淼。”常伟思将军说,“这个世界需要你的帮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汪淼一直沉浸在对杨冬的回忆中。他回忆起那次短暂的相遇,回忆起她那清澈的眼睛和柔顺的头发。他不知道杨冬的超弦模型是否成功,也不知道她现在是否还在为那个目标努力。
常伟思将军的话打断了汪淼的思绪,他重新看向文件,发现名单上的杨冬的名字旁边被划了一个勾。汪淼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他看向窗外,街道上的阳光明媚,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阴霾。
“汪教授,您知道加速器的原理吗?”常将军问。
“大概知道一些,就是用强大的磁场来加速粒子,使它们碰撞以产生更高能级的粒子或新的物质。”汪淼回答。
“很好,那么您觉得如果加速器的能量加大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什么结果?”常将军接着问。
“根据经典理论,能量越大,产生的粒子就越多,也越复杂。”汪淼答道。
“那如果是光速呢?光速会产生什么结果?”
“理论上讲,光速是极限速度,没有什么物体的速度能超过光速。”汪淼说。
“很好,”常将军点点头,“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些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现象。”
汪淼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一直期待或害怕的突破。他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倾听这个可能会颠覆世界的发现。
汪淼无法理解丁仪所说的话。科学是他的生命,而现在,他竟然听到有人说,物理学——这门最基础、最严密的科学——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和迷茫。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他喃喃地说,“我们的理论,我们的实验,我们的数据……”
“都可能是基于某种我们还未理解,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丁仪说,“这就是‘科学边界’想要探索的。他们可能找到了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东西。”
汪淼沉默了。他看着窗外深邃的夜空,星星点点,那是他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宇宙。他突然感到,自己对这个世界,对科学,对一切的理解都太过肤浅。
“那我们该怎么办?”他问。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科学边界’,”常将军说,“我们需要知道他们到底掌握了什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汪教授,你是我们与科学界联系的关键人物。我们希望你能深入这个组织,了解他们的情况。”
汪淼点点头。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这不仅是为了科学,也是为了他心中的那个身影。他需要找到答案,需要找到杨冬自杀的真正原因。
当晚,汪淼在自己的书房里独自坐了很久。他看着那些挂在墙上的风景照片,那些没有灵魂的世界。然后,他拿起了电话,开始拨打那些他从未拨过的号码,开始与那些他从未接触过的人交谈。他知道,自己正在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可能颠覆他所有认知的世界。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必须找到答案,为了杨冬,也为了他自己。
“我说啥合格不合格,我是史强,一直都是。”大史说完,转身就走,把两人甩在后面。
常伟思轻轻摇摇头, “这人就这样,实在,但什么都不顾。我宁可他说的是我。汪教授,别在意,大部分人都认为,像您这样的学者,是不应该卷入这件事的。”
汪淼一直送常伟思下了楼梯,到楼梯口时,常将军说: “还有一件事想麻烦您。丁仪博士对这件事很消极,不愿配合我们,请您帮忙劝劝他。”
“好的,我尽力吧。”
汪淼说着,感觉这楼梯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头似的。
常伟思点点头,“谢谢您,汪教授。再见。”说着,他又向不远处的大史喊: “史强!送你来的车在哪儿?”
听到喊声的大史又转回来, “在车场。”说完发现发问者不是汪淼,于是又变得傲慢起来,转身对汪淼说,“没别的事就回去吧。”说完大步走去。
常伟思笑着摇摇头,对汪淼挥手告别。汪淼转身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另一边的楼梯走去,走出办公楼的大门,看到夜空中的星星点点的繁星,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惆怅。
科学边界、自杀的学者、杨冬的神秘遗书……这一切都像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抬头仰望星空,试图在这片无垠的宇宙中寻找答案。但星星们只是静静地闪烁着,仿佛在嘲笑他的无助和渺小。
他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一切,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杨冬留下的那个世界。他感到自己像是一个迷失在荒野中的旅人,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他慢慢地向停车场走去,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需要找到答案,需要找到一条通向真相的道路。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必须勇往直前。为了杨冬,也为了他自己。
丁仪听完汪淼的简述后,沉思了一会儿,说:“你的这个常伟思将军很聪明,你没有得到的答案,他给你提供了一些线索。”
“他这是什么意思呢?战争与军方有关系,我的生活也是一种偶然,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他说世界充满了变幻莫测的因素,但这一切似乎又都是必然的,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
丁仪点点头,“其实他什么都没告诉你,只是让你看到了一些可能。汪教授,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吗?”
“您是说不同的民族和肤色吧,多少人……”
“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有多少种人。”
“人的生物分类不是很明确吗,那些生理学上的分类……”
“哼,穷举法。”丁仪的回答令汪淼吃惊。
“您是指哲学家说的那个归纳法?”
丁仪点点头:“一切都源于那条河边疯子的发现。”
关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分类,最早溯源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中,将当时已知的大约500种动物按照它们拥有的解剖结构和习性进行分类。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显微镜、解剖刀、望远镜、显微镜等一系列工具,可以更深入地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构造和功能。尤其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随着欧洲航海业的繁荣和全球范围的探险活动,人们发现了许多新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生物分类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到20世纪中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分类和演化。
因此,按照现代生物学分类方法,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而丁仪却说世界上有无数种人,这不是一个传统的生物学概念。汪淼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误解了丁仪的意思,便试着问他: “您是指那些在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见解和风格的人吗?像哲学家、艺术家这样的。”
丁仪继续摇头,“不,我指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人。”
汪淼开始有些迷茫了。他想不出世界上还有什么人能与传统的分类方法完全不同。这时,丁仪突然站起身来,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厚重的英文书摔到桌子上,“这本书里对人进行了分类,总共有219种之多。”
未来科学被锁死,物理不存在了!地球文明与外星人的终极拼杀,茫茫星辰大海中何去何从?哪里才是我们的家园...
喜欢老书虫说故事请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