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刮痧板,半个老郎中
刮痧保健其实并不难,像梳子、搪瓷杯盖子、甚至是勺体圆润的勺子,都可以用来刮痧,简单易操作。
方法:从上向下刮拭,一般每次5~10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
腰在手上的反射区在手背正中间,可先涂少许刮痧油,再沿手腕到中指指尖缓慢刮拭。
边刮边寻找有疼痛、结节、肌肉紧张僵硬的区域,每次刮拭15~30分钟即可。
方法:涂少许润肤乳,然后将刮板与胸部保持45度角,从乳房下方的乳根部位缓缓刮向乳头方向,力度柔和,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5~10分钟即可。
普通腹泻:普通轻微腹泻者可用刮板逆时针揉按天枢穴,或点揉中脘穴(脐上4寸)。
方法:眼睛疲劳时,可用刮板逐一点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攒竹穴(眉头)、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外眼角),每个穴位1~2分钟。也可以用刮板直接轮刮眼眶,起到舒缓疲劳、明目的功效。
第二,由头正中间,向各个方向刮,以百会穴为中心,全头放松刮;
第三,头正中向前刮,头正中向后刮,头两侧太阳穴向后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增强记忆力。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头一低脑后的两个坑就是这个穴位。
方法:风池从上向下贴着皮肤刮,一直刮到肩井穴,然后沿着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没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血海穴:屈膝,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
方法:由下肢内侧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阴交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形成为止。常刮三阴交能够起到补血养肝的目的。
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侧,由上向下,再刮后侧(膀胱经的位置),然后再刮内侧。
痧色鲜艳:如果红色不是很深,说明体内有风寒的表现,这也是最正常的颜色。
痧为紫黑色:说明体内瘀滞比较严重。痧印的轻重并不完全与疾病相关,会慢慢溃散,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禁区不能轻易刮
刮痧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保健操作,但仍然有很多禁忌。哪类人群不适合刮痧?哪些位置不能刮?我们也要知道。
中医临床发现,颈部刮痧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颈部两侧一定不要轻易刮痧!
这是因为,胸锁乳突肌的中部分布有颈动脉窦,颈动脉窦属于压力感受器,如果给予刺激,会引发血压骤降,让人眼前发黑、头晕目眩。
持续对其进行刺激的话,有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本身就身体状态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癌症、皮肤炎,或皮肤上有伤口、疤痕的人,以及孕妇、女性处于月经期,都不适合刮痧
当然,即使是健康人群,也不能每天都刮痧。一定要让身体有个恢复期,等上一次刮痧的痕迹消失后再进行。
刮痧小技巧
1、手拿刮板,刮板前进的方向跟皮肤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来越舒服,不要去铲。
2、很多人认为刮痧刮痧一定要刮出痧来,出痧越多越好,杨老师指出这是不正确的。人在感冒、发烧、疲劳的时候刮痧容易出痧,健康的人不太容易出痧,只是皮肤潮红。
3、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这样是顺着动脉血液循环的方向刮,才能促进血液循环。
4、每次刮3~5个部位为宜,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半小时。
5、力道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轻刺激是“补”,强刺激是“泻”,一般人不知自己体质是实是虚,拿捏不准该补该泻,就保持力道平均,这叫“平补平泻”。第一次刮完等3~5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