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新教育,已记不清有几年了,读朱永新老师的作品已有三四本,还记得那个石头汤的故事。几年来,我也曾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并告诫自己要努力的践行。只是也许是平时教育生活的粗粝,也许是周围的环境有些平庸,但我知道,这些都是借口,关键是我自己没有足够的耐力呵护这个种子,以致今日,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还是我的一个美丽的梦。
这个假日,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这本书不是那种所谓的“高大上”的理论支架,而是解答了一线老师们成长中的各种疑惑,而书中教师的疑惑或者说内心的纠结、内心的苦恼、内心的无力、无奈,不少也正是我积在我心中、潜在我心中的。朱老师娓娓道来,或举例指引(像李吉林老师钟情教育暮年不减),或深入浅出,或分条阐述,有理有据。读之如一股股甘泉流入心底,这是思想的营养;读之脚下有了明晰的通向幸福完整教育生活道路;读之心中的信念有了坚如磐石。
怎样的教育生活才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朱老师说:“新教育的幸福与完整一定不只在教室里,一定还包括在家里。家的幸福与教室的幸福兼而有之的幸福才是完整的幸福。”所以,一个能享受到教育幸福的教师首先家庭应该是幸福的,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是享受到幸福教育生活的前提,这样的幸福才是完整的幸福。如果一个教师的家庭不幸福,感受不到生活的阳光灿烂,尽管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也很难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最起码,感受不到完整的幸福。做好一个母亲,做好一个妻子,爱他们就是用幸福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对待他们;爱他们就要力求上进,做孩子的表率;爱他们就要让他们感受到愉悦,感受到平等自由的爱。这是享受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其一要素。
享受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其二要素是拥有一间幸福的教室。朱老师说:“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作为教师,只有当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职业尊严的时候,只有当教师感受到自己真的在拔节生长的时候,只有当教师在阅读中感受到书中思想和自己的心灵产生共鸣发生建构的时候,只有当教师发现自己和孩子们的生命在小小的教室里开花结果的时候,她才会感到幸福。”朱老师的话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读书、写作。二是要有一颗博爱的情怀。丰厚的专业素养是赢得你事业的成就和生命的尊严的基础,当你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到语文的快乐,孩子们因你的带领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他们对你是尊敬的,是爱戴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而你——又是何等的满足,这就是你的幸福。当然,一个幸福的好教师,只有令学生和同事欣赏的专业素养还是不够的,一个真正的好老师要关注到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得以舒展,像培育一棵棵小秧苗,精心呵护他们的成长。还应当关注到每一个日子,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用诗歌擦亮每一个黎明,用知识装满每一个晨起日落,用爱心滋润每一个花一样的生命。关注到每一节课,每一节课上都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都找到生命的自信,都扬起成长的帆。这样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都得到最大的张扬,最大的成长,绽放出各自独一无二的美丽。这是教师生活中幸福之泉悄然奔涌的最美的时刻。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天运人生,周行不息。做一个智慧的行者,让平淡的教育生活转换成流淌的诗篇,让教育之路鸟语花香,完整的幸福应属于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