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我是与友人们一起到图书馆进行各自学习的,我主要是要去复习我的日语课堂笔记并整理以及做下节课预习。但乏味的单词及句子枯燥不堪几度令我昏昏欲睡,就在我第N次瞌睡来袭时我选择放弃整理笔记,打开了手机微信阅读。按照老习惯看到感兴趣的书籍先添加到书架,好像这样就跟自己已经看过了一样。
突然一篇《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的文章吸引了我,这个题目不是专门为我们这种拖拉人群定制的吗,虽然名称是如何拖延,但是内容一定是如何教我们战胜拖延的,题目应该是通过逆向思维来吸引读者。抱着好奇以及想改变自己的驱使下进入了阅读。
书中“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这句话真的是犹如警钟在耳,以前的我总是在纠结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苛求“完美”的人群,却往往发现“好开始”只换到“烂结束”。
而追求“完成”的人,时常能体会到“烂开始”带来了“好结束”
书中把to do list待办事项清单采取金字塔模式进行搭建,最重要的事项排在塔顶,然后慢慢在分布下来。这一点完全是通过“拖延症患者”的痛楚进行制定的,通常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时间压到最后才进行处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制定了清单我们最后会发现,尽管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还没开始做,但是我们把其它次要的事情都完成了。
这就是“如何让结构性拖延者减少负罪感”,没错通过结构性的制定到最后时刻尽管我们没有完成主要事项,但是我们完成了次要,相比之前一直拖拉在主要事项上并没有去处理其它事务相比下,结构性搭建帮助我们完成了更多。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说我们只能固定用一种方式前进呢?
所以当我们为了质量而忧虑迟迟无法迈出第一步时,不妨允许自己迈出最“烂”的第一步。凡事做到 蛮好就可以啦,宁愿不完美也不要坐等任务过期。
结语:本文章阅读在2小时以内,另外作者在本文章中其实侧面的讲述了接纳自己的拖延,尽管你是一个拖延症也不要厌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