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专利申请文件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业界俗称“五书”。但在“五书”中最重的组成就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这两书,而在这两书中通常又是权利要求书部分,说明书中的发明内容部分及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最为重要和关键。
本文之所以要将这三个重要且关键的部分放在一起来说,不但是因为这三个部分之于专利申请文件的重要和关键,更主要是很多专利代理人在这三部分的撰写上多少存在着一些误读和误识。
而一种最不负责任的撰写方式就是将这三个部分当做一个部分来写,先写好权利要求书,然后复制粘贴,其他两个部分也就成了。当然,这在一些收费两千以下,为申请而申请的案子中,如此操作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稍微正常一点的案子中,代理人就务必要意识和认识到这三个部分之于申请文件的作用和目的的不同。
首先是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从其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它的重点在其权利属性,而非技术属性。权利要求书的作用就是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案的描述,为技术方案的技术贡献部分做个范围上的圈定。其目的就是为现有技术和技术贡献部分划界,而划界务必要做到尽可能清楚,否则,就失去了划界的意义,也即就失去了权利要求书权利属性的意义。
其次是说明书的发明内容部分。该部分也可以顾名思义,所谓“发明内容”就是要讲一下这个发明到底是什么。因为专利实质保护的就是一个技术构思,而并非具体的产品或工艺。所以发明内容实质要阐明的就是这个技术构思是什么,也就是这个发明从哪里?即要针对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是什么?到哪里去?即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办?即具体采用什么技术手段实现目的。总之,这部分应该是对权利要求书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的一个逻辑上的总概括、总说明。它完全没有必要局限于权利要求书的形式,而只要将技术构思的逻辑主线讲清楚、讲明白,就达到主要目的了。
而且因为权利要求书、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这三个部分实质上都在说一个东西,这可能也是很多人所说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冗余之美吧。所以很多专利申请文件就基本是通过复制粘贴,再简单改改形式来完成后两个部分的工作。但冗余并不等于重复,冗余之美的真正价值体现应该是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说明。如清朝皇帝的诏书通常都要用满、汉、蒙三种以上的文字写成,而且今天正式的国际文件通常也都至少要用英、法两种文字写就。这些冗余工作其实就是为了保障人们可以从更多角度和侧面来对同一事实做出认识和理解,以便让公众的认知更能接近于事实的真相。
最后再说到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该部分的主要作用就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发明技术方案描述的内容实质性落地。如果技术方案不能落地,即不能在实际中实现,或者说没有实现的可能。那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说明书的发明内容部分阐明的技术构思,就都只是空中楼阁。也就反过来说明了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所以权利要求书的权利属性就失去了基础。而要让权利要求书能立得住的一个必须条件就是,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要能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在现实场景中落地,至少是理论上能够落地。那怕因为没有市场,或成本太高,或成品率太低等原因,当前条件下没有人会去实际使用这个技术方案,但只要这个技术方案在理论是可以实现的也就够了。但如果连理论上都不可能实现,如永动机、如点石成金术,或因为缺少一个必要的技术前提,而使本技术方案不能实现,那就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没有使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落地。
而专利申请文件之所以设计为从权利要求书、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三个部分的三个不同角度、不同作用和不同目的对专利文件要求保护的发明实质内容进行阐述,我想主要就是为了使审查员和公众能够将此三部分内容彼此对照,更清楚、更准确地理解和界定发明。但如果按有些代理人那种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而不问撰写这个三部分的作用和目的,那就偏离了专利申请文件如此设计的初衷,也背离业界所说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冗余之美了。
而笔者之所以会突发感想地写这些文字,主要还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看到一些代理机构或老的代理人经常只愿告诉新手代理人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愿告诉为什么?他们好像更愿意新人就是一台唯命是从,少问问题多干活的机器,但没有想每个人内心深处其实都是想成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活生生的有思维、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且实际来说,只有新手代理人在内心中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所以然的问题,才有可能更好地执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反之,如果新手代理人只知道权利要求书怎么写、说明书各部分的形式是怎样,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以及每个部分这样撰写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那大概率他们就更多地停留在将权利要求书、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三个部分当一个部分来写的水平,最多只在形式上做些改变。因为从形式上来说,这三个部分确实好像只是做了些改写,但不深刻知晓三个部分各自的作用和目的,那撰写必然就只停留在形式上了,根本不可能了悟申请文件要如此设计的初衷,更不可能体会其中的冗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