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名菜“潮汕蚝烙”,我们先来了解“蚝”。 蚝(háo或cì音)是一个汉语二级字,本义幼蚕,后世与“蠔”字混用,引申为牡蛎。今表牡蛎义时以“蚝”为正体字,“蠔”是异体字。潮汕语有叫“水生” 之音。 刚撬开的新鲜美味的蚝 “蚝烙”实际即是“蚝煎”, 因为潮州的“烙”,实际即是潮菜烹调方法中的“煎”。“蚝烙”这款传统小食,历史十分悠久。采用优质雪粉,甚至连猪油都要用本地猪的鬃头肉煎出来的猪油,制作的每一步骤十分考究,其煎制的“蚝烙”,具有特别鲜美的蚝香味,口感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蚝烙的正宗做法涉及几个关键步骤和特色材料,确保成品外酥里嫩,鲜美可口。以下是制作蚝烙的正宗方法: 准备材料:首先,需要选择新鲜的蚝并清洗干净。生蚝的选用对于蚝烙的口感至关重要,因为生蚝的鲜美是这道菜的核心。还有个小贴士:选把生蚝来做蚝烙,不选大个头,要选择中小个头的,制作起来更加美味。大个头的饱满口感,但会在这道菜中喧宾夺主,蚝烙的味道反而失真。中小个头的新鲜,不占C位,与佐料、配菜相呼应,软酥可口,回味无穷。 调制蚝浆:将蚝加入薯粉、胡椒粉、料酒等调料中,搅拌均匀。这一步是形成蚝烙基础风味的关键,薯粉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推荐使用本地地瓜粉,以保证口感。 煎制蚝烙过程:1.热油:在平底锅中加热足够的油,油量需能覆盖锅底。2.下蚝浆:将调制好的蚝浆倒入锅中,摊平,煎至底部凝固。3.翻面:当底部凝固后,轻轻翻面继续煎制,直至两面金黄、焦脆。4.加入蛋液:在蚝烙即将完成时,倒入调好的蛋液,将蛋液摊平,煎至蛋液熟透。 5.调味与装饰:蚝烙出锅前,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鱼露和胡椒粉进行调味。此外,蒜苗或葱花也可以作为装饰撒在蚝烙上,增加风味。 6.使用特色材料:正宗的蚝烙应使用猪油进行煎制,因为猪油能增添特殊的香味,使蚝烙更加美味。如果无法获取猪油,也可以使用其他食用油代替,但效果可能略有差异。 7.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蚝烙过火导致外焦里生。同时,生蚝易熟,煎制时不宜过长,以保证其鲜嫩口感。 通过上述步骤,大家可以在家制作出地道潮汕风味的蚝烙,享受其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的美味。 不熟悉蚝烙的朋友,总会以为“蚵仔煎”是蚝烙的另一个叫法,是同一种吃法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叫法。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蚝烙和蚵仔煎是不同地区的不同小美食。 蚵仔煎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台湾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制作方法与蚝烙相同,甚至连用料都几乎一样。但是,蚝烙和蚵仔煎最大区别就在于酱汁:蚵仔煎搭配的酱汁丰富,花样繁多;而正宗蚝烙只会与鱼露组成最佳搭档。 据民间传说,蚵仔煎的由来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关。当年荷兰军大败,郑成功的部队一路挺进,荷军无奈退守的情况下实施坚壁清野,把粮食藏匿起来,郑军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不想竟成就了一种美食。而蚝烙也有它自己相传的故事。 罚贼食蚝煎 明末清初期间,澄海县盐鸿坛头村不外百几十户人家。这里得天独厚,村子海堤外面是一大片浅海滩,村民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尤以养蚝采蚝远近驰名。 随着村民日子好过,村中办起了创乡以来第一所小学堂,聘请一位山内老先生前来执教。村民们把办学堂看得比过年过节还郑重,对满腹文墨戴着花眼镜的老先生更是毕恭毕敬。老先生的膳食,由村民们按学生户头轮流。人人都想以上宾款待老先生。 第一户的第一餐,以本地名食蚝煎先奉敬。老先生看着那煎得冒油的蚝煎,喉结不禁动了起来,那么大盘的蚝煎没多少工夫便给吃完了,再端来了鱼、虾、鸡蛋汤什么的,他已一口也吃不下了。 当晚,轮着明天宴请老先生吃饭的第二户,登门前来第一户请教。隔天三餐安排的便也都是蚝煎。 老先生爱吃蚝煎的消息在村民中悄悄传开,第三户、第四户……餐餐都以蚝煎敬请老先生。 日日蚝煎、餐餐蚝煎,一听到学生家长上学堂请他吃饭,老先生浑身就起鸡皮疙瘩。他想说出苦衷,又怕有辱斯文。每餐饭桌上摆上来的都是蚝煎,简直是活受罪! 有一天,村民们抓住了外乡来的一个小贼。捆在学堂门口石柱上。围观的人很多。怎样才能解恨地惩罚这个小偷呢?有的说给他喂狗屎,有的说给他刺指甲,众说不一。这时恰巧老先生从学堂里走了出来,村民们就此要老先生出主意。 老先生一听,连想也没想,脱口便说:“罚贼食蚝煎!” 至此,大家才知道老先生吃蚝煎吃得怕了,真是好心变成憾事! 在民间,还有另外一版本: 许多年前,在盛产蚝仔的澄海盐灶乡,有一个屡教不改的小偷又一次被捉到。乡民拿他没办法,送官府,关几天后放出来;痛打一顿,又怕错手打成残废;好言相劝,他又不思悔改。有一老者忽出奇想,说此人最喜吃蚝烙,就罚他食蚝烙。那贼仔听了好高兴,起初大吞大咽,但没吃上一“鼎”,就饱腻了,最后吃得眼泪横流,比挨一顿痛打还难受,只得求饶,保证以后改邪归正。他因怕再被罚食蚝烙,从此果然走上正道。 来去吃蚝烙喽!欲知其它潮汕美食,再见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