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雅源于俗。
如果你不知道俗和雅的区别,那我换个方式你立马明白,我第一句话说俗了就是:雅是俗的儿子。文学,舞蹈,戏剧,音乐,一切艺术形式皆是来自生活,而生活离不开人。有了人才有了人类认知的一切。艺术是人来用来自我抒发和娱乐的,而渐渐的,很多人被艺术所绑架了。有人几个亿买一幅画,但是内心真的接近了艺术么。 有人随便唱了一首歌,没有正规的音乐学习经历,可是很多人喜欢,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就是感性,我们喜欢某些艺术,是因为里面的一些东西和我们很像,我们真正喜欢的是艺术创作者和我们相似的地方。
所有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创作者的经历。
一个人不可能凭空捏造出艺术,就算是随意泼墨,你泼的墨也有你的气息。为什么,你的骨骼身体,你的力,你的胆量,都能体现在那一泼,你还别不信。你唱歌,你听歌,其实唱的自己的故事,不信你可以看看你的歌单。你写文章,写着写着就写进了自己。你写世间纷争是三国,你写惩恶扬善是西游,你写梦幻迷惘是红楼。于是故事被津津乐道的时候,人们忘了作者的本心其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慨罢了。很多作品本身是不求共鸣的,只不过被后人称为艺术。几百年了争论不休的红楼,其实作者的本意或许只是告诉人们温柔富贵并不能带给人幸福,人只有摆脱一切“温柔亲密的”原始纽带, 才能从“红楼之梦”中醒来,回归到自己的本质,获得自我的醒悟。 曹雪芹跌宕的身世不就是如此么。文学大家从来都是写俗世,老舍的祥子,沈存文的边城,艺术本质就是俗的。时至今日,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研究着大家们的文章,还要说自己多雅多雅,民众多俗。一个纳税人的银子操办起来的春晚连个猴子都不请,一个雅俗菜共聚的大锅饭春晚,在安排节目的时候尽然想不到六小。
然后就是满城风雨的民众呼声。
其实,是正常的,是合理的。一点不奇怪,很多站在雅界的雅士开始出文了,政府机构的写手功力肯定不差,肯定会拉拢一批不去思考的受众倒戈。什么西游的原著是那样那样的,猴子不是这般这般的。装雅就算了,甚至把崇洋媚外的气质再一次带到了文中,暗示西游记不是大制作,很多场景现在可以是魔幻巨制,我想问亲爱的写手,你爸爸在那个年代知道啥叫threeD么。然后还不罢休,扯到了佛魔道的奥义,搞的好像该写手出身古寺似的。
吴承恩,也没有出身古寺。
吴承恩是师门里面混的最差的,他深谙官场,委屈的人生里看透了世间险恶,但他为何写起佛魔道栩栩如生,因为佛魔道也是源自人啊,人的心可以魔,也可以佛。他吸收了岁月,大地,人间的灵气,他不懂官场,却才华横溢,骨骼惊奇。他的西游就是他的一生,猪八戒的各种丑态就是他的抨击代表,大师兄的扬眉吐气,惩恶扬善,就是他的理想生存状态,可是世间没有他的战场,世间只有丑恶和不得志,于是,他写成书。一个人释怀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心里的东西写出来。
86版的西游记虽然改了很多。
但也是为了受众要求,当时的文化环境,能像现在一样么,有些东西你想真实的表达就能表达么。书既然是编出来的,夸大的,那拍电视也可以创新,只要不背离了主旨,反到平易近人的版本最好。你说你要拍的高雅,可以,有人看么。你现在说它幼稚,你不就是在说童年的你么。艺术的本质就是取悦人,既然这个版本最受欢迎,那就是最好的艺术。
雅,什么是雅。春晚,说白了不就是一个戏台么,看戏的人哭笑,演戏的人摆弄。 这世间何必那么认真呢,六小龄童既然大家都要看,那就让他参加呗。既然节目已经无法重排了,那就算了呗。反正大家过年都是和家里人聚聚,热热闹闹的吃顿饭就过去了。何必非他不看呢,也何必一堆雅士出来抨击86版呢,如果这世间的丑态让吴承恩老人家看见了,是不是又会多一本《东游记》呢。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故事是个雅词,酒是个俗词。放到这句话里面,雅俗共存,竟很有味道。这不就是生活的奥义么,食人间烟火的身体,不食人间烟火的心。
雅何苦为难俗。那“雅士”饮酒的杯子,第一个握过的是窑里的瓷工。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