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帅青
眼不见就干净?有商场发通告吁商户别把纸皮给予拾荒者,以免他们在商场内流连,被质疑赶绝穷人,引起争议。社会繁荣背后,老人执纸皮谋生被视为有碍「观瞻」,人情何太冷!
葵涌广场管业处上周五向商户发出的通告,连日在fb上被热传。通告指圣诞、新年将至,商户添置大量货品,产生较多纸皮,会令拾荒者垂涎,呼吁勿将纸皮随意弃置或给予拾荒者,通告又指此可减少拾荒者在商场内流连,有助改善对商户及顾客不便与滋扰及观瞻。
捡拾纸皮变卖可以赚得多少钱?数十元?但却可能是拾荒者糊口收入。以「管理」之名,令他们连赚这几十元的机会也没有,有网民形容是「赶绝」,亦有网民指拾荒人士将丢弃的纸皮变卖,既环保也是以自己努力赚钱,何必如此不顾人情?
拾荒者在商场内留连是否造成商户或顾客不便,是否曾有人投诉?或者也是实情,以管理方式处理问题,也是顺理成章,但事件之所以惹起争议,因这不纯粹是管理的事,而是如何看待弱势者的心态。
若认为纸皮引来拾荒者在商场留连,令人不便,并非没有方便管理又兼顾人情的方法,如集中放置于指定地方,又或于人流较少时段才让他们收集等,有何不可?令人慨叹的是,不少人却选择只将「问题」在眼前移走便算。
拾荒者背后,是本港的贫穷问题,纸皮铁罐回收赚得多少?反映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创新高,不少贫穷人口被迫为生计苦苦挣扎,看到老弱者拖着佝偻身驱为两餐执纸皮,谁忍心?
事实上,执纸皮问题近年不时被拿出来讨论,去年区议员黄建新曾提出,认为执纸皮活动会破坏香港的旅游形象,向区议会提出要求警方加强执法,取缔执纸皮活动。
之后,又有社会福利署官员曾公开指,区内有商户向露宿者派饭,虽是爱心之举,但会减少露宿者脱离露宿行列的意欲。
这些说话当中的冷漠,令人哗然。还记得去年深水埗露宿者被食环署「清理」家当,棉被、银包也被当垃圾丢弃的「无情」之举吗?在天桥底加装尖石、栏杆等,以美化及整洁为名,背后不也是冲着赶走露宿者而来吗?
视线范围内看不到,问题并不是解决了,而是我们选择了冷漠,对弱势者的难处选择视而不见。不少人活于贫苦之中,固然涉个人因素,但对于弱势者予以扶助,是社会公义,我们抚心自问,自己做得够吗?政府的扶贫政策,又是否到位,能为贫苦者提供出路?
本港贫穷问题加剧,有报道曾指执纸皮者也有年轻化趋势,穷富矛盾扩大,需社会正视。无论是扮作看不到,又或选择不关自己事,也是掩耳盗铃。
金钱、物质援助固然重要,但背后也关乎政府以至整个社会对待弱势者的态度。以美化观赡、执行公权等理由,迫令弱势者连执纸皮机会也没有,我们是否接受身处的社会,忘记了同理心?对贫苦弱者失去包容?
贫穷问题在世界各地也难以解决,拾荒者在任何发达富裕地区也有。我们未必可以一一改善他们的命运,但一些小小的改变却也做不到吗?
台湾今年出现有「拾荒老人地图网站」,是网民自己呼吁提供拾荒老人经常出没的时间与地点,希望各人有纸皮、铝罐时,主动前往送给他们。
一个地方是冷漠抑或人情味,往往见诸对弱势社群的态度,我们乐于见到商场或街头没有拾荒者,但若只是将他们赶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则这又是否我们想要的?一个冷漠的城市是如何建构起来的?这问题值得大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