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我,如果我所信奉的都是虚幻的,捏造的或者意义不明的,如果未来我或我的子女将失业,即使他们是专科医生,音乐人,记者,如果未来社会的分层进一步加剧…
最近在看《未来简史》,好像在心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上边的每个疑问都是灵魂之问啊!
不对。
灵魂也是不存在的,意识也大概只是一种精神污染呢。(据本书意)
几年前看完了他的《人类简史》,时隔5年,终于拜读了“三部曲”的续篇《未来简史》。看完之后,“忧伤并没有好一些”……
熟悉的世界,熟悉的价值观被怀疑,出现裂缝,甚至崩塌~而且,我接受了这种崩塌!
举两个例子。
01
比如,作者说,现实除了客观存在以及人们主观想象的之外还有第三种存在,也就是——互为主体。比如国家,货币,企业等等。
这些现实存在于别人信奉的故事里,依赖人们的信念、感受而存在。
结婚要买钻戒,为什么有意义?
原因就在于我的父母也认为这有意义,还有我的邻居朋友、城市居民,甚至是异国民众,都认为这有意义。
为什么这些人都认为这有意义?因为他们的朋友邻居也有同样的看法。
人类会以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意义的网收得更紧,直到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
我们都相信钱包里的纸币可以买到食物、生活用品,而很少怀疑它只是一张被印刷出来的纸。只要有需要,它们可以随意被滥发,那我们手中的纸币就会大幅贬值,用《小岛经济学》里的话讲,就是鱼变小了,不够吃。
如果手中的50、100元货币突然被宣布不是法定货币了怎么办?有些人(不存网银)一辈子的积蓄可能就沦为废纸。这种事在1985年的缅甸就发生了
都相信的事(纸币有价值),也可能在一瞬间化为虚影,因为人们不再认为它有价值了。
02
如果未来智能迅猛发展,在各方面超过了普通人,而精英阶级掌握了数据,掌握了智能,这些“超人类”——会不会像在古埃及、《圣经》时代的以色列和古代中国,将人类当作奴隶,恣意虐待,随意处决。正如农民不会去问牛和鸡对于农场运营的意见。
一个又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关乎未来每个人的命运。普通人在其中,只能随波逐流,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一切发生么?
大可不必。
其一,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描述的只是一种可能的未来(虽然可能性很大)。随着这种未来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就会采取措施防止它发生,所以它发生的概率反而越低。
其二,我们现在或多或少都有更多的现实问题需要操心,这些现实问题,才更能影响甚至决定你我的命运。
房贷车贷还完了么?
孩子的教育怎么考虑的?
财务自由了么?
健身了么?看书了么?内心平静踏实么?
......
抬眼望未来,更需要脚踏实地过好现在,走好现在的路。
被迅猛洪流裹挟着的普通人,那就去信奉你信奉的,去爱你所爱的,追求想追求的吧!
很久之前看《明朝那些事》,还记得书的结尾那句——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虽然这句话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味道,但是谁让我们就在人文主义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