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设计分类
1.生产型企业: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供应链设计。
2.对非生产型企业:服务设计,工艺设计和供应链设计。
(1)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需要交叉并行,相互验证。比如产品设计好了,拿到生产线上去打样,再根据生产线的反馈来优化设计。在竖向集成生产的情况下,这种反馈在公司内部进行,沟通比较容易;在外包盛行下,产品设计在公司内部做,工艺设计在供应商处做,两者的沟通、协调更为困难,成为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一大挑战。
(2)供应链设计,则是围绕产品和工艺,设计和优化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速度。供应链的一些重点决策,比如自己做还是外包、集中配送还是建立多级配送系统、自建渠道还是加盟店、单点寻源还是多点寻源、全球采购还是本地采购、空运还是海运等,都可划入供应链设计的范畴。相应地,供应链设计可进一步细化为对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设计。
——产品流设计
产品流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流动、加工和储存。在宏观层次,它涉及厂房、仓库、配送中心、门店等的设置;在微观层次,它涉及供应链的推拉结合等(简单地说,按照预测生产为推,按照订单生产为拉)。
苹果的案例其实是欧美企业的缩影。在过去30余年内,随着制造业向亚洲的转移,欧美企业的产品流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由原来的欧美设计、欧美制造、欧美消费,变为欧美设计、亚洲(主要是大中华圈)制造、全球消费。
生产外包本身也被称为模块化。产品流的改变,以及伴随而来的信息流、资金流的改变之难。
在微观层次,推拉结合是个重要的考量(详细情况见后)。当需求的可预测度高时,产品流以推式为主,即按照预测生产,这样便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当需求很难预测时,企业会尽量采用拉式供应链,由订单来驱动生产,否则库存风险太大。
——信息流和资金流设计
信息流是供应链设计的重要一环。信息流的设计有时候伴随着产品流,有时候独立于产品流。产品流往往取决于生产、仓储、配送设施,大多属于战略层次的决策,优化成本也比较高;信息流的优化相对更加容易,很多在执行层面就可决定,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内容。
信息流是供应链的神经,它支配产品流和资金流。供应链的很多实践,其实都是在信息流设计上做文章。比如需求信息会沿着供应链逐级放大,形成“牛鞭效应”(后面有专文介绍),其根本原因是信息流的扭曲。而主要解决方案呢,就是拿信息换库存,比如直接与下级和下下级供应商分享预测信息,这就是重新设计了信息流。
再比如说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MI),从表面上看,这是个产品流的优化——以前客户和供应商都建有库存,现在两堆库存变一堆,规模效益增加,库存降低;但实质上,更重要的是信息流的重新设计与优化——VMI下,供应商直接能够拿到库存水位信息,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更好,对指导供应商的生产、补货更有效,所以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更低、响应速度更快。
资金流的设计往往伴随着产品流和信息流。比如就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MI)来说,VMI之前,产品流和信息流是基于订单的,每次送货都由具体的订单驱动,相应的资金流也是逐单结清;VMI后,每段时间(一周、两周或更长)结账一次,资金流就简单多了。
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设计都很重要,需要并行设计、通盘优化。供应链管理就是对这三条流的设计与优化,把成本降下来、速度做上去,都是些非常具体的事,决策层和执行层都能做点什么。
二、供应链设计是演进,不是革命
推式生产有库存风险,但单纯的拉式生产也并不完美:订单有了,虽然没有需求风险,但因为要货急,供应风险大增。用库存控制专家程晓华先生的话说,就是“MRP紧张”,此处MRP是指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例如客户给的交期是3周,你的零部件需要5周才能到齐,加工组装时间还不算,赶工加急,总成本往往更高。
所以,尽管都在说拉式驱动的好处,很少有供应链是纯拉式的;几乎所有的供应链都是推拉结合。那推与拉的结合点应该设在哪里?最近重读沃顿商学院马歇尔·费希尔(Marshall Fisher)的文章,找到了答案:能预测的用推,不能预测的部分用拉。
1.供应链推拉结合设计的特点
定制化程度越高,预测准确度越低,推拉结合点离最终客户越远。对产品的时效性要求越高,推拉的结合点就离消费点越近。在供应链领域,很多最佳实践都与有效定位推拉结合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