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古典是三年前的一天,一位上海的朋友兴致勃勃的给我打电话:你看过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吗?兴奋的讲了很多这本书的思维模式式。。。然后被感染,继而拜读;谢谢上海的那位朋友。而后两年前我又读到他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对我的思维和职业发展影响挺大的。
上周与几个感觉迷茫的朋友聊天,今天特别想和大家分享关于古典老师的人生设计的课题。
关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设计,想想小的时候是由父母,来设计我们的人生,从读什么样的小学到读什么样的高中,培养什么样的品性,爱好和习惯甚至选择什么专业;
然后进了大学呢,大学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授我们知识;
到了我们毕业工作,进了公司之后,公司的负责人和HR来设计我们的职业发展路径。
还有很多人的结婚都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引导和设计,父母的期待而稀里糊涂的向前走着。
很多人的共鸣,对啊,原来是我们没有能力,来设计我自己的人生,现在慢慢懂了一点,但是年龄大了,那我现在已经三十岁四十岁了,已经人生过了最好的规划时期,我还能够设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吗?
可以!如果你自己没有意识,不去设计,那接下来你的人生,继续会被子女设计,子女希望你过什么样的一些生活,老板希望你有什么样的一些工作表现,期望你在公司里干多少年,干什么工作,你不去想,还是有人在帮你设计你的人生。
古少侠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她妈妈的故事。在思考人生这个问题之前呢,他妈妈也在想,已经到了这个岁数了,然后就是想和爸爸在家里好好过日子,每天跳跳广场舞,买买菜做做饭,但是突然有一天,然后看到希拉里在竞选总统,突然间意识到,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活,一个70岁的老女人,还可以竞选总统?所以跟着自己会对接下来的人生有了相应的设计和规划:包括规划要去学潜水,要去环游中国,甚至要去写一本书。
有的人总是在追忆过去,有的人在期待未来,有一些悟出来,要活在当下。
其实,比较正能量的看法呢,是可以恰当的活在未来,因为如果一直在期待未来的事情,你的焦虑就会更加多。
如果你只是活在当下的话,你也会清楚的,当下的一天天其实都在影响你的未来,所以是恰当的活在未来。
我们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不是一维的,但是,回观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是工作,家庭,休息。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工作是为了家庭
家庭是为了孩子,让孩子有前途,让孩子有未来
怎么样叫有未来呢?男人成功,女人幸福。
所以我们就一直在这个圈圈里面打转,工作,累了就休息。休息了之后就是继续工作,然后期待孩子更成功,更幸福。
最简单的把我们的生涯划分为,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
在我们生涯当中,你更加追求的是,功成名就,更加有影响力,要追求的是更大的成功,这个是高度。
你更追求的是深入某一个领域,研究成为专家,从初学到熟练到精通到大师,这个是深度。
你更追求的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照顾好自己,处理好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朋友关系这个是宽度。
你更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热爱自己的热爱,乐享生活,追求的是内在的价值体系与外在的行为一致,这个是温度。
世界上,有多种形态不同的组合,打破千篇一律的人生脚本。
如果可以任意分配你的人生四度,你是希望更加追求是高度,深度,宽度还是温度的人呢?
如何把生活活成想要的那个样子?
我们的人生设计就是我期望的四度混合区,但我更希望偏重于哪一个度?那我现在的人生现状是怎么样的?
需要注意的第一个是能量守恒法则
所以不是每个维度10分,而是32分,平均每个8分之多,可以平均也可以偏向莫几个维度,甚至每年都不一样,可以每年利用这个工具测试一下。
你不可能把四个维度都做得非常好,就像乔布斯一样,它在高度和深度方面值很高,他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很厉害的一个企业人,但是它在宽度和温度这个方面,也是臭名远播。
有一些维度之间,它本身就是相悖的,比如说深度和宽度。
回到我们自己上,我们要清楚自己未来的1到2年要提升的是哪个度,并且在这个度方面压上重注!
有一些维度之间,它是可以自由转换的,比如说温度,它可以自由转换成深度,它发生了兴趣,肯定能学会,即便没有学会,他也会比较快乐。
深度到高度,很多人位置上不去,是因为不够专业。
小提示:比如说我是作为深度的专家,不要排斥做管理,因为管理者可以用更高的眼光俯视你的专业。
比如说刚毕业的毕业生,我们可以用两年的时间在深度这个方面,在专业这个方面努力把它做到优秀,跑赢你同一批的小伙伴儿;
然后就可以转到管理岗位来去做高度的这个维度,实践更多的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那做了两年管理之后的你会发现自己的格局还是不够,发现需要很多资源,你这个时候就可以去做宽度的部分,对外可以更多的交友。对内可能会组建自己的家庭;
再后来你会发现自己丧失殆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温度这个方面多去看一看,找感觉,思考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好好想一想,下半场要怎么玩,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路径。
循环一圈后看看,想想未来的2到3年,你要锁定哪一个维度,计划两年的计划和目标,把我们的优势转化成我们的发展方向。
对比你的需求,你该在哪个维度花精力花时间下重注?可以关注古典老师的公众号做测评,不过古老师说,自己测的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内心不断呼喊的声音是你早晚要提升的维度。以上各维度具体怎么做,关于这个部分,内容有点多,欢迎与我微信沟通探讨。
多维设计的意义有3点
第一个是,让我们的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当你看到你的职业上,你的高度上限的时候,我们没有动力去推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多一些发展,在其它维度方面可能会创造更多。
第二个平衡避险,发展四个维度,是对于不确定性的抵抗策略
比如说社会进化论,未来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可能奶奶更喜欢憨厚老实一点的孩子,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憨厚老实,是最好最稳定的,妈妈可能更喜欢机灵的孩子,因为在妈妈这个年代,可能机灵的更容易赚钱,更会混事儿,但是未来,世界发展成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第三个最重要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雕刻自己的时光
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向死而生,不是说意识到80岁的时候回忆过去,追悔莫及;
而是我们每过去一天,每天都死掉了一点点,雕刻自己的时光,创造自己独立的生命形态,创造个体存在的证据。
很多人感觉到迷茫,是因为对外认识不足,视野不够开阔
对内对自我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清楚自己的价值观。
其实最可怕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而是优秀的人方向选的比你更加正确,更加聚焦,因为更了解自己,选择的是自己设计和期待的人生脚本。
最近专注在向内探索的学习与工具运用,知人者智,先做到自知者明吧,了解自己的天赋才华、性格特质更有利于职场成长,关系修炼等,工具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MBTI职业性格测试,性格色彩测试,九型人格自我测试,DISC性格测评,生命灵数》欢迎有兴趣和需求的伙伴沟通,道相同,术有差异,关键是如何运用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