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你分享的是吴军老师的文章: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大家可以想象下英文字母Z,上下两根线,中间斜线将它们上下相连,斜线下面粗上面细。
解释下三条线的含义:
下面一条线是基础,可以称之为基线。可以理解成到今天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工程知识或者你掌握的知识。当然对不同的人来讲,这个基线的高度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专家,基线高,对于一个刚入门的从业者,基线低。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这条线的基础上,而不是他的下面做起,这一点很重要。譬如说民间发明家发明的一些东西一般都是让人笑话,没有实际价值。因为他的基线远低于这个时代的基线。
打个比方:今天搞飞机专业团队基线三层楼那么高,北航发动机专业基线为地平线,那么民间发明家水平大约地下三层那么高。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也是系统的学习了相关的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同时期的同行相比,他们很谨慎,做足实验之后才上天。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与民间发明家的很大区别。
现在很多人在工作中的方法和民间发明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立足于一个非常低的基线。所以想把工作做好,先要提高基线。
对于很多专家来讲是常识,在工作上不需要太动脑子,拿来就用的知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就是高深的新知。你可以想象,这两类人,谁更可能把事情做成功。
提高基线方法——接受教育。大学毕业比初中毕业的基线就要高得多。对于大学毕业的人,不断参加培训和学习,也是为了提高基线。很多时候,大学生退学创业,也会让他们的基线太低。
接下来说上面那根线,那是理论给出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譬如光速、绝对零度或者是能量守恒定律。
所以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的差别,是在是否了解极限的存在。
举个例子:为什么火电厂使用的涡轮蒸汽机的效率,到60%就无法提高了?因为无论工艺上如何改进,蒸汽的温度是有限的,热力学上的卡诺定理限死了特定蒸汽温度下发动机的效率的上限。
知道了这个理论基础,做事就不是异想天开,也不会问出以上的傻问题。
有了基线,知道极限还不够,还需要一个能扶着向上攀登的绳索,或者是阶梯。
譬如修建鸟巢,在以前还不能做到,因为基线太低。如今基线有了,怎样把图纸变成现实,就需要一个绳索往上爬了。
工程师和科学家有一个不同,科学家常常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可以做,但是工程师要明白怎么做。
据鸟巢的总工程师李久林讲,这件事并非一个简单的施工建筑问题,而是需要一套从建筑工程勘察、结构设计到施工过程加上施工技术管理和科技发言管理,这么多一整套高效的方案,这些方案就是我在刚才这张图中画的连接基线和上面极限往上的斜线。
为什么下面粗,上面细?因为靠近基础的地方,全世界做的人很多,加上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很多。越到上面,越接近有难度的目标就没有太多的道理可以选择,甚至很多道路是靠自己摸索,所以越来越细。
工程师的工作,其实就是找到或者编织攀登绳索的工作。在工作中,这种思维方式普遍适用。
努力提高你的基线,了解你的极限,把目标拆解为具体的行动步骤,并专注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