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就让他一直拖延》【914】

大家好,我叫王丽娟,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话题是《费掉一个人,就让他一直拖延》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明明早就做好了计划,却总一拖再拖。

捱到十万火急,才一百个不情愿地动起手,忙得头昏脑涨,只恨当初怎么就没早点开始。

心里一直挂念着工作,手却不自觉地点开了手机,看看这,刷刷那。

一眨眼仨小时过去了,活还有一堆,只能加班弥补。

兴冲冲办了张健身卡,结果从一周两次,到半年不去一回。

最后边捏着肚子上的游泳圈懊悔,边后悔又白浪费了好几千。

总觉得有好多事应该做,可偏偏就是不想做。

躲过去后又忍不住反复回想,想得整个人心烦意乱,负罪感满满。

拖延,就像一个顽固的小人,消耗你的精力,助长你的焦虑,偷走你的梦想。直到最后,一步一步地拖垮你的生活。

TED有期关于拖延的演讲,演讲者Tim Urban的日常,戳中了屏幕前的无数人。
自称“拖延癌晚期”的他,读书时的每次作业,不拖到火烧屁股绝对不做。

到了大四,同学们纷纷预留出一9年来攻克毕业论文这个大块头。

结果他呢?

还剩1年,“时间还有一大把呢”,优哉游哉。

还剩半年,“下个月再说”,先打把游戏。

还剩2个月,“完全来得及”,继续自我安慰。

还剩半个月,开始慌了,每天一边焦虑不安,一边晃晃悠悠。

最后3天,“天呐,居然一个字还没写!”于是拼命自责、懊悔、着急。

生生熬了俩通宵,终于交了稿,大脑和身体却累到差点宕机。

网上有句话一语戳心:计划很丰满,执行却很骨感。

从“明天再做”“下次再说”,到“十万火急”“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你发现没,人总是习惯把享受留给当下,却把痛苦抛给了未来。

然后一边痛恨自己,一边继续纵容自己,一拖再拖,周而复始。

很多人都觉得拖延无非是懒、不自律,事实却远不止如此。

《终结拖延症》一书曾提出两种常见的拖延类型:截止期限拖延和认知障碍拖延。

每种类型,都藏着拖延背后复杂的心理诱因。截止期限拖延,简而言之,就是有明确Deadline的工作。

比如本周要交的报告,下周要完成的作业。心理学家刘轩曾提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及时行乐猴。

而认知障碍拖延,则多由完美主义和畏难心理导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