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克厉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一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因为这个人物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恐怖到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激起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厌恶感。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这部作品蒙上了浓郁的恐怖色彩,以致你读它时常常感到不寒而栗,内心总会生出一种压迫感,不忍卒读。
小说中触目惊心的情节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每个人的命运会走向何处?前面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是永远被扭曲、被摧残?还是会有所转机,让“爱”重见光明?希克厉会死吗?他会选择怎样去死?死前他会求助上帝为自己所犯下的恶行忏悔赎罪吗?……一个个问题在脑海里翻滚,让我欲罢不能,只能甘心为它所虐。
希克厉就是呼啸山庄最浓密的阴云,最无情的冷雨,最暴烈的风雪。他用超人般的暴力残忍地统治着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用极度的“恨”近乎疯狂地报复和奴役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他人的痛不欲生和毁灭中获取精神上的快感,被读者当作超级虐待狂、变态狂。就因为他,使得这部作品从一开始就不被人所接受,读者不能宽恕作家竟然创造了这么一个恶毒的怪物。
有人评论:“主人公是一个恶棍,十恶不赦,一无是处。奉劝诸君,阅读《简.爱》吧,可是把《呼啸山庄》烧了吧。”各种尖刻的谴责更是如同洪水猛兽般纷至沓来。“是哪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居然没有自杀?”“这部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应该改名为《枯萎山庄》。”……
这部作品沉寂了近半个世纪以后才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一时好评如潮:“艾米莉.勃朗特比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更伟大的女作家,《呼啸山庄》比《简.爱》是一部更伟大的小说。”甚至有人把艾米莉.勃朗特说成是一个天才作家……
可惜,我们的女作家怕是永远也听不到了,如她泉下有知,一定会和我一样想知道原因,一部作品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极端呢?这种前后互为矛盾的看法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一部好的作品,往往都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争议已落幕,最终还作者以公正还作品以客观,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说明读者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水平得到了提升,社会的包容与文明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此看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被认可,需要在对的时间遇到懂它的读者和一个开明的社会是多么重要!
如果单纯地从道德层面和一般的世俗观念来给希克厉下定义贴标签的话,一切的恶评当然是实至名归,恰到好处。当然,作品也就死了。只有拙劣的作家才会以道德准则来衡量一切,艾米莉.勃朗特显然不是一个道德的卫道士,她用超乎一般的世俗观念,去探索她最关心的“人性”。在文学作品中,“人性”是一个复杂而永恒的命题,它仿佛根深蒂固,可又在不断发展变化,它是最深邃最不可测的,最高尚的灵魂和最卑劣的灵魂完全可以比肩。那么,假使我们抛开道德的枷锁单从人性的角度去论证希克厉的话,他还会是一个遭世人唾弃的恶魔吗?
希克厉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客观环境对他的影响密不可分。所谓的“性本善”“性本恶”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多数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社会正是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压榨,贵族与兴起的资本家的冲突,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的镇压、屠杀使整个社会环境日趋恶化,金钱崇拜,唯利是图,阶级斗争等因素让人性逐渐走向堕落……
“希克厉是被老欧肖从利物浦街头捡来的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饿得半死,差不多等于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没有亲人,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小说中没有描述他的处境,但我们依旧通过想象找到答案:他命如草芥,受人欺凌,遭人白眼,饱受凄凉,长期过着缺吃少穿担惊受怕猪狗不如的生活。也许他是黑人奴隶的儿子,母亲生下他不久后就撒手人寰,父亲也许长期遭受奴隶主的奴役,生了病而得不到救治命丧九泉,留下孤苦无依的他听凭命运的摆布。他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生下他来受苦?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更不知道怎样才能活下去。生活不过是从白天捱到黑夜,再从黑夜熬至天明。没人给他温暖,所以他不知道感动,老欧肖救了他对他也不错,可是他从来没有表示过感激;没人给他抚慰,所以他不懂得什么叫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他完全是上帝抛下的弃儿,无人问津,生死由命。他的悲剧人生是当时英国社会畸形的土壤种下的恶果!他只不过是一个毫无选择、自生自灭的虫豸,一个时代的牺牲品罢了。
记得小说中的小凯瑟琳瞧不起哈里顿的粗野无知时,纳莉的话是多么有见地啊!她说:“要是你在他那个环境中长大,难道你就会比他粗鲁得好一些吗?他原来是一个跟你一样伶俐、聪明的孩子……”如果我们也和纳莉一样,试着和希克厉站在一起,从他的角度去理解去体悟,也许,你会发现他冷酷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个绝望的灵魂,他是多么值得同情!
希克厉对人的憎恨还来自于他受挫的爱。他被老欧肖带回家后,没有受到一个人的欢迎,还因其丑陋的外表,被所有人看不起,包括那些仆人也都没给他好脸色。老欧肖的儿子更是对他非打即骂,面对冷眼与虐待,他早已习以为常,逆来顺受。后来,他与凯瑟琳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让这个连笑都不会的孩子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凯瑟琳维护他、陪伴他,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快乐,凯瑟琳就是他的阳光,是上天给他派来的天使,人性中爱的本能被唤醒,一发不可收拾!当无意中听到凯瑟琳答应和画眉田庄主的儿子林敦先生结婚时,一气之下,含恨离开,一走三年,杳无音讯。
回来时已成了一位有钱的绅士,而凯瑟琳也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丈夫对她百依百顺,生活还算安稳。可一切随着希克厉的回来变得面目全非。当他得知凯瑟琳还爱着他时,他选择和他一点儿也不爱的林敦小姐结婚来刺激她当初的负心。又常常不眠不休地守在田庄附近,找准一切时机和她幽会,不顾林敦先生的反对,也不顾及凯瑟琳的处境与内心的纠结,他的爱让凯瑟琳陷入颠狂的状态,神志不清,最后因遭受刺激导致身体虚弱生病而死。希克厉的灵魂也随着凯瑟琳的离开而死去,仅有的一点爱跟随凯瑟琳一同葬在了坟墓。
从此,活着,只有仇恨。通过手中的钱慢慢地蚕食呼啸山庄;对他的妻子伊沙贝拉粗暴无礼恶语相加;他从来就没爱过他的儿子,得到他只不过是把他当作一颗敛财的棋子,任意摆布,最后悲惨死去。剥夺小哈里顿受教育的权利,把他完全当作一头牲口对待,他要把他压得更低,让所有人瞧不起,就像他当年所受到的侮辱一样。在希克厉的统治下,人性都被压抑、被扭曲,所有人都被扔进了情感的荒漠,人性,彻底走向堕落……
最后,希克厉感觉到了凯瑟琳爱的召唤,一下子丧失了作恶的能力,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这不是他道德上的觉醒,也不是说他放弃了恨,只是他的感情找到了另一个出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恨不过是爱的异化罢了。恨其实不是恨,是“爱”的受挫让希克厉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罪行,又因爱而得到解脱和救赎,原来,还是“爱”统治着一切!
希克厉由被压迫者变成了残酷无情的压迫者,他的爱和恨一样强烈。可惜的是,他的恨是以一人之外的整个人类为对象的,这种爱又是多么的渺小和狭隘!
对于希克厉,我不认可他的行为,但我理解他,同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