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你好这个词大家简直是熟悉的不行,我这还不是为你好么,怎么就不能多为自己好一点。这个关系基本是父母,恋人,同事,朋友,上下级等等等等。那这个为你好真是的是为你好么,我想应该是,出发点是对的,我做了这些都是为了你好,举个最简单的栗子。 孩子对文化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自然成绩也不会太好,期末考试了,孩子的成绩果然没有让家长失望,科科不及格,孩子垂头丧气回到家,他明白,腥风血雨的夜晚马上到来。没错,到家之后就是劈头盖脸的责怪和批评:你又怎么回事,又是不及格,天天为了你操心操力,我辛辛苦苦上班供你上学,你也不好好学习,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平时督促你你还不听话,我这么做不也是为了你好么,你不好好上学你能考上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么?然而孩子就会哭着跑进屋:我不用你对我好,我也不上什么大学。作为90后,至少我的父母是这样,可能现在的父母文化程度也高了,教育也慢慢好起来了。但是父母所谓的为你好是真真正正希望孩子变好,但是动机呢?大多是都是这么说:我们没文化,所以混成这个样,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走我们的老路,一事无成。这句话说的没毛病,但是所有的思想和原因都是源自于家长的内心,家长是安排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确实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最开始的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占有欲,控制欲。甚至还会给孩子一个误导,就是我不学习我以后就一事无成。我明白好好学学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从来不排斥不学习带来的坏处,上学学的是文化,学习不好,文化不好,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个年龄,发展个人爱好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个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不仅仅局限在文化中,行行出状元,行行有创新。所以家长的为你好并不是真的为孩子好,占更大的还是控制孩子的欲望,家长认为,这是我孩子就得听我的,这种想法个人觉得不太合适。
恋人之间也是啊,有的恋人会指责对方,你怎么能这样啊,你应该这样这样。然后就会有争吵,谁都有谁的想法,谁都是为对方好,这个问题没有对与错,我用我的方式对你好,你用你的方式对我好,都付出了真心和感情,为了对方做了很多想了很多,那为什么结局却不如人意。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特别喜欢吃辣椒,我觉得川菜啊啥的是最好吃的菜。而你呢非常喜欢吃甜食,简直迷恋甜食,不巧的是你一点辣也不能吃,而我也不能吃甜食。于是约会的当天我请你吃川菜,你给我买的甜点。我把我最爱的分享给你,你把你的最爱带给我,都是为了对方,却没能达到良性的结果。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互相接受一点,互相理解一些,约会吃饭之前先考虑对方。说的都很对,互相考虑啊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确实是这样,但是换做我们身边,当一个问题出现时,我有我的想法,你有你的想法。我们是否都在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是对的。“我这样还不是为了你好”“我还不是替你考虑”,你明明是为了对方考虑,为什么对方还不接受你的想法,还有可能带来争吵。因为每当问题发生的时候,笨的人就会在责怪对方,怎样怎样的。然而聪明的人在解决问题,既然事情发生了,那就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吧。很多脾气比较容易急的人,会说你就这样这样就行。那么说到这里,切先不说吵架不吵架的情况,问题的解决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一味的按照一方来,那就可能是一个强势一个弱势,如果有了争吵,那就应该是谁也不让谁的情况,可能都觉得自己应该是对的,那么换位思考一下,这个所谓的换位思考是站在对方的位置去考虑对不对,我觉得是不对的,真正的换位思考应该是用对方的思想去考虑对方这个位置应该做的事情,然后做出一个对于对方最合适的方案。很多人能做到换位,但很多换位之后还是用的自己思想去考虑的,那么这个换位也不是特别成功。回归话题,为了你好到底是为了你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很多人在爱情里是想占据主导位置,我说的对,得听我的,大男子主义并不缺乏,我并不觉得大男子主义是贬义词,只是这个主义需要一些智慧和内涵。在感情里,总会安排对方做一些事情,或好或坏,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让你这样做是希望你怎么样,让你那样做是希望你怎么样,这些都是为了你好,那回头想一想,这个“好”真的是对方想要的“好”么?真的是么?不见得是,可能是真的好,但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好,对方不想要的好对他/她来说那就不是好。当然这需要高情商和智慧,怎么让对方欣然的接受你的想法是需要方式的,让对方认识到这是为你好,而不是仅仅去强加给对方的思想?所以这个“为你好”好在了哪里,又坏在了哪里?
很多人啊都希望故事的发展和人的所作所为都能够按照自己想的去做,但生活不是电影,我们也不是导演,感谢为我好,同样希望少一些架空的为你好。很早大家都知道为你好是一个比较好的关系才会存在的道德绑架,我不会因为你的一句为我好,我就要欣然的接受你所有的安排和想法,也不管真正的错误对,就为了一句为了你好,很显然,方式不对,一个良好的为你好是让对方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你的费心费力,自身明白这是为了我好,那么我应该去和他沟通一下,我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应该怎么做,然后两个人总结出一个让两个人都能接受的方法,毕竟人与人之间在于相互理解,如果不理解就去沟通。孩子也是,上下级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想法没有错误对,只有合适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