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辛苦忙碌了一辈子,转眼已到古稀之年。
对于爸妈的一生(之前在《家庭往事》系列里也写过),我还是有颇多微词的,不想过多地评价,凡事有因才有果吧。
我们常常慨叹: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到父母这个年纪,积蓄说起来也没有几个,但时间也变得更不值钱了。他们的日常就是简单的三餐,然后一天一到两场麻将,生活半径大部分集中在村头田间。老爸更是变得愈发的倔强,每天一早都要去镇上听讲座、做理疗,无论刮风下雪,像极了我那晚年时天天四点多就要上街去茶馆喝茶的爷爷。也许是因为年老了内心孤寂,也许是因为时间不知如何打发,精神找不到寄托,也许是因为那些传销人员表现出了比子女更多的热情和耐心。反正,你劝不动他,也罢,他开心就好。
我一直建议他们趁还走得动的时候出去走走,反正大部分的景点70岁以上老人也不要门票,但是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比较淡漠的态度,哪怕是你带他们出去了,转了一大圈,还没看到主要的景点,也会叫嚷着要回去,好像到此一游就足以证明来过了,也不知他们急着回去有个啥事。最典型的是老爸,每次妹妹叫他去上海帮着看看家,接送下小孩,他的表现都不免令人失望,一是每次去都如临大敌,不情不愿,我常说,看了一辈子的农村还没看腻?他回我一句:我有农村情结;二是对女儿家完全没有一种归属感,每天任务观点地接下小孩送下小孩,然后万事与他无关,他要么就坐在沙发上刷手机,要么就躲在房间里刷手机,完全地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是家中事,表现得跟个客人一样,且还非常地拘谨;三是逃避主义 ,一到周末,就一个人自顾自地出去散步了,外面路边吃个早餐,也不跟家人打个招呼,家人做了他早饭,他自说自话也不回来,甚至有个周末,一大早收收行李家门钥匙往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去了火车站回家了,跟出差一周半夜才到家的女婿都没照个面就走了,自己到火车站窗口买不到票还在生闷气,自说自话,对当下在线售票等情况一无所知,自以为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识不凡,但其实早已完全脱离了这个时代。
前段时间妈和弟弟又因为点琐事闹得不愉快,爸妈两个人闲在家又无所事事,整天与麻将为伴。清明节妹妹回来,一直跟我们絮叨说妈的脸色暗沉不好看,别是有什么问题,催着他们去作检查。我也想着一把年纪别身体有点问题以后留遗憾,就竭力地鼓励他们出去走走散散心。经我们姐妹几个一番游说,两个人都心动了,且现在又是淡季,气候合适,各方面性价比都不错。
老爸说过几次,一直想去坐渡轮看三峡,没想到这次居然成行了,而且村头上就稍微一动员就组了个8个人的小团,当即就果断的去报了名,有8个人同行,作为子女还是比较放心的。看来农村的市场还是潜力巨大,旅游从业者完全可以开发下淡季市场。
行程的安排在我们这种习惯了效率的人眼里,似乎并不完美,妹妹看完行程,就跟我絮絮叨叨,说:“这算个什么行程?如果是我们,根本不可能会报这样的行程......第一天就是常州到宜昌坐个动车,什么都没安排也算一天......第五天,重庆坐硬卧回来,22个小时,第六天到家,这也算第六天......我看实际的行程就只有3天......还不如我给他们报个游侠客呢,宜昌出发......”妹妹经常就是这般的风风火火,甚至有点咋咋呼呼,她的气来得快消得也快,我倒也不生气,我很心平气和地说:“他们觉得合适就行啊,你帮他们报,来回他们自己都摸不着路,我们还不放心呢,这样多好啊,旅行社直接安排一辆大巴来村上接,送到火车站,这些事情都帮我们安排好了,他们一点也不用操心......另外,你为什么觉得在火车上、在宜昌就不算旅游呢?对他们而言,只要离开家里的那个村庄,他们的旅行就开始了,就算在宜昌,啥也不安排,在酒店周围转转,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吃点不一样的东西,看看人家的生活,不也是一种旅游吗?再者,船上呆3天和呆5天你觉得有什么大区别啊?再说了,返程22个小时也不用坐着,只要躺着就行,还能一路唠唠嗑,反正他们回来也是坐着麻将,就让他们在火车上躺躺好了。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值得的就好了,你千万别去说这个行程不值得,让他们添堵......”她一想也是,就不吱声了。
话说到了宜昌,老爸就开始不停地给我们发视频,那个视频拍得真是不敢恭维,镜头么转得飞快得让人晃眼睛,还不时地有个阻挡物要绕过去,重点不突出,也看不到全景,但是看得出来他很兴奋,甚至有点诗兴大发,尤其是在游三峡的过程中不断地给我们发语音和文字:“这简直就是鬼斧神功啊......”“真的是青山碧水啊,太好看了......”"那个山简直就是劈出来的,从上到下都笔直......""我们坐在船舷上以逸代劳,极目远眺山水自然风光,真的很惬意......""我们附近的**公园和**公园么都是人工的哇,没啥看头的,这个全是纯自然风光哇......"“我们现在出来是性价比最高的时候,气候合适,价格合适,总而言之是物超所值......”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他们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我甚至乐观地预计,回家后这种快乐还能持续个半年到一年。
我曾经跟人讨论过:钱花在不同的人身上那反馈是截然不同的,花在有些人的身上,哪怕,你觉得花得很多了,但是你得不到一丝丝的正向反馈;但有些钱你花在,尤其是老年人身上,那个反馈就会放大N多倍。也许花在父母身上的,也属于后一种吧!记得以前奶奶在的时候,我每次回去都会给她买好多吃的,再换一些5元、10元、20元不等的零钱给她,她每次都开心得不得了,还要逢人就夸,这种时候我真的觉得人民币的效力是被无限放大的。
转眼已到第五天,爸妈已轻舟过了万重山到达了重庆,开启了最后一天的旅程,他们的旅行还在继续,快乐也在继续,我建议他们去山城吃一顿特色火锅再回来,毕竟,美食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当然,他们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