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及笔记时间:2017年2月,9日-10日,约4小时;
阅读书本:《冥想的艺术》;作者:【美】克里丝蒂·麦克奈丽(译:夏理扬);2010年4月第1版;江西人民出版社;P1-212页;
阅读目标:如何有效冥想?
阅读方法:影像阅读、精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2.5小时,笔记1.5小时。
怀着兴奋的心情且读且品完了这本书(怕读得快一下子就读完了)。截止昨天我连续冥想有349天了,也看过一些冥想的书籍,但似乎又到了一个瓶颈期不知道该如何突破,就在这个时候,这本书跃入了我的眼帘(去年4月19日购买的,当时开始冥想不久,但直到今天才引导我的目光投向了它),让我恰逢其时地阅读到它,助我解惑。非常感谢!
这本书既有最初级的内容,如地点、坐姿、手势、方向、眼睛、呼吸冥想等,帮助我印证我过去冥想的实践;又有中级的痛苦冥想、快乐冥想、死亡冥想指导我接下来该怎么做;还有更高级的有关空性的终极冥想让我展望了深度的冥想是多么地美妙。文章通俗易懂,翻译得也相当专业。
我想本书之所以能写得这么接地气,完全以一个冥想者的角度来讲述,并讲得如此透彻,应是得益于作者曾经的大闭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进行的3年3个月3天的冥想,期间不能交谈、不可以见人、不与外界有任何联系,只能在意识海洋的最深入孤独地探寻。光她这个行为就令我深感佩服,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与耐心?更何况,这本书中的内容令我深有启发(除“业”一段,略有不同观点外,其余均感认同),感谢作者的呈现。
关于传承:昔日(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受吐蕃王之邀入藏传法,他将冥想带入了西藏。在全世界所有人中,只有藏族人真正精通意识这一广阔的领域。冥想,从老师到学生一脉相传,中途未断,而且,每一位新的冥想者都在传承中注入了他们自己的独到论释。
冥想的终极目的:为了获得无尽的快乐。
但记住,冥想只是一个工具,它可以用来做好事,也能用来做坏事。所以,学习冥想应该是技巧与内容齐头并进的。
生命中有三种苦:身体或心理的显而易见的苦;好花不常开的痛苦,比如现在还是愉快的美餐、工作、伴侣,但它们终将因结束而给我们带来痛苦;无常之苦,我们对自己将会有的遭遇没有任何的控制力,它也是我们最深最黑暗的恐惧。
可以通过做“痛苦冥想”来帮助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到达天使的极乐境界。步骤见P26-P27。这个冥想,适合现阶段的我练习。
直面死亡,珍惜生活的每分每秒:当我们徒劳地试着抓住我们所认为一切是“我”的东西时,一切却在瞬间被剥夺。直面死亡可以帮助我们珍惜生活、珍惜宝贵的时间。“死亡冥想”可以帮助冥想者感受死亡的恐惧,当回到当下时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步骤参考P32-P35。我觉得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冥想,适合每个月做一次。
最难理解的空性: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高阶冥想者的实践,“空性”这个词出现在佛教中,它能够解释一切: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的所见所闻或所感,包括与我们发生互动的所有人和事—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你如此确认世界其实在戏弄你。藏族人喜欢把这比喻成幻觉或梦境。(所有一切,我们所五感到的所有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我们将它们投射到我们所有的五感,让我们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
只有达到了超越投射(理解它,并认知它),我们才会真正地重写我们生命(人生)的剧本。
另外,理解空性,我比较倾向参考《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及《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这两本书。
获得快乐的唯一秘法:学习为他人而生活,尽力让他人快乐。因为所有一切都是你的意识所创造的,他们就是你,世界在你里面。从自己的小天地里出来,把焦点对准他人,答案就在我们的心里。
对付生气的办法:如果你对这件事情有办法,那么干嘛要生气呢?如果你对这件事情没办法,那么又何苦生气呢?生气都只是在浪费时间。
几个需要练习的冥想法:
呼吸冥想(参考P129-P131);
静止冥想(参考P132-P134);
痛苦冥想;死亡冥想;
施与受的冥想(参考P50-P52)或愿景冥想(即种子),种下愿景的种子,未来愿景将成熟成真;
探索自我界限的冥想(参考P66-P68);
缩小、放大的冥想,可以帮助扩大自我界限(参考P79-P80);
培养神性的冥想(参考P77-P78);
对着上师做冥想(参考P141-P145),我觉得可以略微修改下,可以将某个人身上最闪亮的优点做为我冥想的上师,可以有多个人多个亮点;
我的冥想(参考P178-P179)。
记录冥想:每次做完冥想,在本子上记上简单几句冥想的状态与体会,可以依此不断改进冥想的方法与提升效果。
对业的理解:我对业的看法与作者有不同。这个理解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理解是:在意识中种下愿景的种子,未来会长成你想要的树或花(即投射)。
冥想之后的现实生活:用心品一顿美味佳肴;全神贯注地听一段美妙的旋律…专心地、放松地去做这些事,让外部世界更像冥想中的内部世界,逐渐统一。
取得“昏沉”与“焦躁”的平衡:通过对P135-P140的阅读,“昏沉”与“焦躁”,我终于明白了我目前所处的阶段,原来就是有时昏沉有时焦躁未能取得两者的平衡点。对付昏沉,可以寻找令自己兴奋又入神的事将自己从“细微的昏沉”中拉出;对付焦躁,可以提醒自己是为什么而冥想的,将冥想的对象锁得松一些。又或者,通过身体联结,最简单的方法是:感受昏沉则稍抬下巴;感受焦躁则稍收下巴。
最后,请记住:冥想,只有每天练习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