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原文: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
冯唐版:
我做不到选择最好的
是最好的选择了我
郑振铎版: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我的翻译:
我不能选择最好的;
最好的却选择了我。
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你看同样的一句英文,每个人的翻译读起来感觉都不一样。
冯唐的翻译读起来感觉有压力啊,“做不到”这个词总觉得好像没全力以赴,or心有余力不足,or兵未战而先见败征,or还没有尝试就已经想放弃或是努力了却依旧无能为力,只能哀叹一声:“臣妾做不到啊~”。
郑振铎老先生的翻译读起来特别学究,感觉是非分明。他用“不能”,就是说,在“能”与“不能”,“可以”与“不可以”之间,可能碍于某种事物他选择了后者。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男人翻译的天生带着一种自恋感,因为他们俩的翻译都是“是最好的选择我。”都有一种,你看,我不能选那最好的了,不是我选的,而是她选我的。莫名想起《微微一笑很倾城》里男主他爹妈在讨论谁追谁的问题时,他爹特腹黑的一句:“我是看你憋的慌才先开口的(原话我忘记了,大意如此)。”
而我翻译成“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最好的却选择了我”读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特别“辛德瑞拉”。好像一个没有华丽舞裙的姑娘在一个所有姑娘都盛装出席的舞会上,而王子却选择了和你共舞。
这种带点双向选择的感觉,挺有意思。只是,在这世界,谁又不是待价而沽?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说过:“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但,也不是你的价格高就一定销量好。有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了你,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欢,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就会成为最好的。所以人们才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然而,从宗教角度考虑的话,确实是神(最好的)选择的我们而非我们选择了他们,这不是因为有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而是因为神和我们的关系就是作家和作品的关系,就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是造物主与所造之物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可逆。话说我一直对上帝这所谓的“天父”抱有成见。如果是你是父亲,你会因为孩子把你的苹果吃了就赶孩子出门?你会让孩子们对你献祭,然后为此挑唆兄弟不和,当哥哥杀死弟弟,又不遵循律法还对罪犯实行庇护?你会动不动就用大灾难来惩罚孩子,甚至屠杀全城之后用什么“替父亲留下后代”这种狗屁理由让俩女儿推倒父亲还把这个故事记录到圣经里?······这种疑问太多,导致我对所谓“天父”论都不怎么信任,我更愿意相信,上帝就像《小天使以雅》中的那个脾气暴躁恩将仇报见不得人好打女人讨人厌的邋遢汉子。因为没有一个父亲,会愿意自己的孩子经历战火,天灾等一系列苦难而哈哈大笑,除非,他不是父亲,只是个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