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毕竟每个人对于“厉害”这个词的理解各不相同,再加上回答者自身能力的限制,这就很难全面清楚地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总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我在采铜的《精进》这本中找到了答案。在这本书中,采铜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侧面切入,设计出精进的路径,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从而获得成长。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采桐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作者将一件事在当下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称为“收益值”,将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为“收益半衰期”。从一件事的收益值和半衰期就能够判断有些事我们是否应该去做。举个例子,读《精进》这本书对现在的我来说是高收益值的事,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此刻是满足、愉快的。如果我读完了以后却并未实践书中的内容,还是以我原有的观念来思考问题,行动上也没改变,那么读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短半衰期的事情。而如果我不仅仅是读过,而且有自己的思考,并在未来实践书中的一些方法,那么读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长半衰期的事情。这条法则可以让我们的视角不局限于当下,而是放眼未来。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地选择?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还记得高中老师教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都是让我们订一个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不至于高的使人畏惧,也不至于轻易的使人懈怠。当有一个相对而言高的目标的时候,我们也会根据这个目标调整自己的行动。就像作者所说,很多人高考失利处在一所二三流大学,由于高考本身的挫败感、不称职老师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下,很容易自我满足。就算是一开始有所觉悟,但视野限制,也容易在本校中产生优越感,从而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如何采取有效的行动?
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
5月份之前,我看过的电影总数加起来不到10部。但是,5月份我看了24部电影,而且看完每一部都在朋友圈打卡,记录下看电影的感悟和收获。下面是部分打卡截图: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我能够坚持每天看一部电影。我只是订了一个目标,然后直接开始看第一部电影而已。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至于做的好不好,那都是你做了才能够知道的。只有开始了,你才能把它做好。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问题。
学习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别人只能协助你,并不能替代你学习。而带着问题学习,也能提高主动性,获得很深刻地理解。
作者提到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
1、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3、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
4.还有哪些问题值得长期去探索?
通过这四个问题,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新知识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精华融入我们自身的知识体系。
如何修炼思维,使之成为真正的利器?
大脑需要“断舍离”。
每个人每天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这些信息让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正在做的事情也经常被打断。想要拒绝,却生怕自己错过什么重要的东西。订阅了很多公众号,也收藏了很多觉得“以后会用到”的文章,却再也没有看过。对于这些信息,我们要“断舍离”,所谓“断”就是清理掉长期无用的信息,包括各种网盘中储存的各种资料等等,所谓“舍”就是对于现在接受的信息有所取舍,而“离”就是从根源上拒绝一些无用的信息。只有清理了无用的信息,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才会进入,帮助我们成长。否则,这些信息只会干扰我们。
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才能?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以前一直觉得努力就是一味地使劲就好,而作者却认为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可以通过有效的策略来达成。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审视以及思考,有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怎样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等等。没有方法,就一个人埋头做,努力就缺少足够的动力,也会畏惧努力,渐渐的就放弃努力了。
怎么获得成功?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每一个成功者都各有特色,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同时也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与其一味地模仿他人,不如找到自己的优势,并通过积累,将这种优势无限放大。当然,找到自己优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多的人是什么都会点,又什么都不精。那么,就选择其中的一项,做到比周围的人都优秀就已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