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13天坚持完成既定的小事情了,的确星期一相对周末来说工作效率要高一些的,而从我完成的小事情的进度也能看出一个情况,就是还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开始放年假啊,还在努力的冲刺,其实拉低进度可能也就其中的两三件小事情吧,大部分都是相对比较轻松的。
当你看到大家都在年前努力冲刺时,特别是一些大咖都还在每天默默坚持做一些小事情时,自己哪里有借口不继续行动呢。
比如说大熊老师,比如说这两天在格局逆袭社群占据了大部分聊天记录的这位做社群的大咖,爬楼爬得真累啊,他是走在社群模式的比较靠前的成功实践者,现在已经有不错的成绩了,做的是一种功能性的食品,解决某些人的某种刚需,具体我就不在这里做广告了,销售型的社群的产品必须是强需求的刚需产品,这也是一个核心必要元素,这样传播下去才能形成商业模式。
我想说的其实是他们在坚持做的事情,他是跟另一个人合伙一起做的,他们两个的区别在于,他每两天在社群里面讲一次课,他的合伙人一天在社群里讲一次课,他月入10万,他的合伙人是他的翻倍,月入20万,短期其实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当长期这样下去,你20万时,他40万,你40万时,他80万,这样慢慢一次次翻倍就会形成巨大的差距,这也是复利的威力,月月在翻倍,通过时间的积累,你将会看都看不到对手的身影了。
所以多做事,坚持做,慢慢也会形成自己的优势。
他开始也是负债累累,重新再来,看好社群模式,一天天的坚持的做,把欠下的债还清,迎来积累后的爆发,同时也是反应社群模式的趋势,社群模式的魅力,通过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断地口碑转介绍,最终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
他的例子也很能体现了大熊老师的《格局逆袭》一书,何为格局逆袭,有人靠天分逆袭,有人靠身份逆袭,如果你什么都没有,那么只能靠格局逆袭了。
同样接着上面的熊友的产品来说,比如,有一个资源和渠道比较有优势的同行,可能一个月开一次会讲一次课就可以吸引到一大批客户,如果这位熊友也同样一个月讲一次课,那么根本追不上别人,因为你资源不如别人,那么你只能靠格局来逆袭,看3年或者5年做计划,一天或者两天讲一次课,坚持这样做积累,就算不能超越他,也可以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
所以一个是内部的对比,一个是外部的竞争的例子,可以看出,找准方向,持续行动多做事,坚持积累,看得更远,也许就能逆袭成功。
而我自己也在坚持每天做些积累和提升自己的事情,为自己的3年后做些铺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