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高邮的咸鸭蛋吗?
这个来自于《人间草木》的故事,让多少孩子在读到这篇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咸鸭蛋的红油,意犹未尽中,悄悄咽下口水。
会玩,会吃,会在细枝末节里品味人生,这样的生活一定是有趣的。
汪曾祺先生,和他的这本《人间草木》,就是这样。
人间草木,美食美味,故人时事,品味人生。四个篇章,仿佛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幅街头巷尾的生活画卷,要体会其中乐趣,或体验生活百态,不如放下一切姿态,让自己融入这真实的生活中。
或者,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且当是一个有趣的人向你讲述身边的故事,毕竟,汪老的文字都是那样有趣:
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童真的世界已经开启,天真热诚,就是门票。
一月,下大雪。二月里刮春风。三月,葡萄上架。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如此细微的感知季节变化。在他的眼中,哪怕是一片苍白的小叶子,都显得极为可爱:
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突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说到美食,大概会让全人类产生共鸣,老爷子不仅将各色美食的制作和味道写的细腻,也毫不吝啬对美食的夸奖,写到蒙古的美食“拔丝羊尾”时,他说:
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天南地北的美食,喜不喜欢,爱不爱吃,汪老有自己的态度,却挡不住读这本书的我们,对他将美食香气写活的喜爱。
讲到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日子,汪老讲到了沈从文、金岳霖等先生,他们有文人的气质,也有意想不到的可爱,这些人都有这样的共同点:
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这样的不消沉沮丧,还体现在另一个故事中,在昆明,汪老常遇到空袭警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炮”。
这样的“跑警报”,竟也跑出了乐趣,做小买卖的挑着担子来了,五味俱全,什么都有;学生们躲进防空洞里,在洞中起对联;甚至“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这一点危险使两方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我想,这是如今的我们最需要的态度,活在这人世间,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不如放下一些,坦然一些。
翻到卷四,我认为,这是最生活的一卷了。
手艺人,生意人,好像就是我们身边那些最普通的人,吆喝着走过长长的巷子,日暮时消失在烟火气息中,第二天还会不期而至。
那些如今已不大能见到的小贩,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人间百态,那些渐渐隐于闹市的故事,被一一记录。
我想,从小成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一草一木,皆有灵性,在田间地头,它们在属于自己的节奏中,轻快的生长,悄然更迭。
没错,孩子太应该读这本书了,如何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将微小的它们描写的活灵活现,这本书会说出答案。同样,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别走的太匆匆,停下来看看周围,品一品生活的纯粹气息,等一等身后的天真。
这种天真,是温暖生活的一杯热酒。世界纷纷扰扰,那么多遥远的灯火,哪里追的过来,不如做个俗人,天真的爱着人间烟火,一茶一饭。
书中,汪老写到两个捡枸杞的老人,送给此刻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愿我们都能在纷纷扰扰中寻得一片宁静,找到一刻天真。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的生活。看来,这二位中年时也是很会生活,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他们为人一定很好,很厚道。他们还一定不贪权势,甘于淡泊。夫妻间一定不会为柴米油盐、儿女婚嫁而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