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日星期六
晴天
拦了个出租车,回公司。
车上司机师傅问,咱怎么走?
我说,就按照您导航走吧。
滴滴叫的车,一般的师傅都会按照目的地的导航走。
车已经开动了,但似乎司机师傅的手机导航还没有准备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且师傅对目的地的位置好像也没去过,不知道怎么走了。
又问我,咱怎么走,我这导航有点问题。
我看了看,说,这样吧,我给你开导航。
我打开手机,开了导航。
不一会,司机师傅的导航好用了,我的手机导航呢也开着。
但使用的地图似乎不一致。滴滴用的高德?我用的百度!
路线指示不一样,高德取最近路线,百度取规避拥堵路线。
师傅的导航提示:前面红绿灯请直行。
我手机导航呢:前面红绿灯请向右转弯。
司机师傅乐了,说:要不按照你的导航走吧,两个一起导航指挥,我不知道怎么走了。
我笑了笑:的确,不知道该听谁的。那就听我这个吧。
师傅边开车,边给我们说了个故事。
他说,有一次也是因为导航的事情,在通州那边,接了一对母女。上车后,师傅呢,就开着滴滴导航。本来一路没事,按着导航走就是了。
可能母女赶时间还是咋的。母亲有点着急,就开始指挥了。
导航本来要直走的,母亲指挥师傅:往左拐弯。
师傅的脾气应该算比较好的,听从了。
但一旦听从之后,后面师傅就开始问对方,下个路口怎么走呢?
这个母亲有点意思:你按照导航走吧。
可不一会,又指挥到:别右拐,直走。
无奈,顾客是上帝啊,师傅又直走了。
估计着急之下,母亲不记得路了,车子走到一个死胡同了。没办法,倒车出来。
倒车的时候,母亲对师傅发脾气:你这司机怎么路都不认识啊。
师傅也有些郁闷:说,本来按照导航走不是挺好么?这个胡同,不是你指挥进来的么?
母亲怒了:到底谁是司机啊,是你开车还是我开车啊。绕这么多路,钱算谁的啊。
师傅脾气不错:我开车,但是你在指挥啊。得,这样吧,你别指挥了,我根据导航走,到了地,少收你10块钱,行不?
一路无声,到了目的地,师傅少收10块钱。但母亲似乎为人也还可以,非要给师傅多10块钱,道歉了说:还是师傅脾气好。刚才是她着急了,指错路了。
下了车。
女儿和师傅说:对不起师傅,我妈就这样。要是我爸开车,她这么乱指挥,我爸早抽她了。
师傅笑着对我说,看来这个母亲,平常没少乱指挥他们家男人的车。
听师傅说完故事,我哈哈大笑了一下。说,这种事情基本上每个司机都会遇到吧。我也遇到过。我以前开车去哪之前,一般要看下路线,在脑袋里面规划下大致的航线。后来,记不住了,除去了脑袋里面存的,也开手机导航做辅助。自己开车还好,一主导,一辅助,配合的不错,即使是走错一个路口,下次开过来也就知道在哪里拐了。经验是错误累计的嘛。
可是一旦有人在车上指挥,我就乱了,3个地图:我脑袋里的,手机上的,对方指挥的路线。完了,根本不知道听谁的了。一旦走错一个路口,对方还指责你的不是的时候,更烦乱。所以师傅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挺感同身受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司机走错了道,不应该全怪司机的。浪费的时间,多饶了路,80%的责任在那个母亲。谁让她在不知道前路情况下,乱指挥呢?
就像我们对员工一样,我们就是导航仪,最好就两个方式:
1、 告诉他,怎么干,注意什么,输出什么,什么标准,执行就是了。路怎么走,在哪拐弯,全程指挥着就是了,错了就别怪对方;
2、 让他自己想,给出方案,我们审了,没有大问题。那就放手让他去做,过程中别乱指挥,只需做个监控。就像告诉司机目的地,方向和位置没错,让司机跟着导航走就是。过程中监控一下,别让司机带你绕路了就行。
上面两个方法,其实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可怕的是啥?
就是员工听你指挥后,怎么干都知道了。但过程中,另外一个领导插一杆子,那员工就不知道怎么干了。多头导航了,傻了。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第二个方法。并且告诉对方,如果有另外的想法了,先停下,找我沟通就行。这样他爽,有方向,是自己的想法;我也爽,省的把精力耗进去,还不用抢了对方的活。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一个非常有秩序的世界,还是比较乱的,我们就别添乱了。
就像某位大家说的,其实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情,这个世界就会美好的。
昨天,参加了一个艺术展,我不懂艺术,纯粹是为了去汲取些养分。
就像昨天的文章说的,可以装逼嘛。
说是看一个艺术展,其实冲着女神去的。
女神是我同学,叫原缘。
叫她女神,是因为欣赏她身上那种艺术气质,朴质真实的漂亮。
夸张点说,女神本身就是件艺术品。
算是二次创业吧,做汝瓷。
不是做汝瓷生意,是做汝瓷艺术,进一步,应该叫汝瓷创新艺术。
现场的论坛上,看了一个数据,说是中国文创艺术消费比例,在中国才占据国民收入的5%不到。当然,在反腐出来之前,在八项规定出来之前,这个比例会稍微高点。
教授说了一个观点:如果中国文创消费比例的提高,是因为腐败等因素的,那就是虚假的。其实真正的文化生活的丰富,应该是全民式的。需要倡导的是,日常生活艺术话,后者叫艺术生活日常化。
我有个疑问,怎么才算是文创生活日常化呢?日韩的文化艺术输出应该算是比较前列的,他们怎么做的呢?带着这个疑问,百度了一下。
日本做文创的全球化政策,从一开始就雄心勃勃,
不遗余力的,从全国的层面去推广,产-官-学一条线
战略角色分工:
不知道目前国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没有做深入了解。相信缘女神是有研究的,改天再去讨教一下。但现在,北京首都再聚焦加强首都功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一定会对文创的推动,有正面的影响吧。
一直没有查到,最新的日本居民文创消费比例,只是知道一个数据,1965年,已经达到了3.5%,40年过去,再加上这些年的发展,这个比例一定相对比较高了。
从纯粹的艺术品,转化,创新成一个艺术IP,是值得思考和投入的东西。
有点学术了,不深究了。看好汝瓷,看好缘女神。
中场时间,阿镇说,咦,小疯你也来了。来收集素材了吧。看来又要有文章可写了。
我笑了笑,算是吧。不过今天主要是来捧场,感受熏陶。谁不想有点艺术范呢?
不过,还真是有些素材可以写,比如中国点心,比如陶身体。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观点,纯粹的艺术是精神层次的,如果把艺术和生活结合,那就是另外一个层面了的。有句话说啥?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
还是要学些艺术的,万一AI提早普及了呢?
啥都它给干了,我们干啥?
艺术,审美,这些AI能干么?也许能干,也许不能干。后者居多吧。
嗯,有必要。
就好比摄影,拿个相机,按下快门,谁不会?
可是要拍个好照片,那就需要技术和感觉,以及美感把握了。
期间,给班长和小妃拍了张照,照出来后,
不喜欢,感觉是推销照,一会看着是展示手机的,一会看着是展示手表的,
班长教训我说,小疯,你要追女孩,第一步就要学习下人像摄影技术。
在班长面前,我急忙点头,是的是的。
可是我心里说,还不是剧场灯光不好,我又施展不开的话,我也能把你们拍的不错的啦。
我不懂摄影技术,但是我也是有对美的感觉和判断的嘛。
没见去日本的时候,我给小八拍的那几张,多自然,多美?
至少我觉得是,不过是抓拍的,我喜欢的是那种自然的感觉。
虽然心里这样想着,但嘴上不敢说。
如果真的去学习摄影技术的话,我还是没有兴趣的。
因为我一直认为审美,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的。
如果是学习,那么疑问来了:审美是自由的,还是可被引导的?
如果可以被引导的,那么就千篇一律了。
就像小时候上学,阅读理解,每个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嘛,要什么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也是可能被过度解读了。
不用着急的,每个年龄段,经历了不同的事情,同样的文章,同样的照片,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引导太多,反而限制了思维。
如果不引导,自行发挥呢?
突然之间,我有了想法,就我现在的水平,也可以开办个审美班了。
容易的很。
啥?吹牛吧。
还真不是,我要开办审美班,其实我不讲课,讲课还是请艺术班的老师来讲。
但我可以设定实战教程。
怎么,越听越觉得我吹牛?还设定课程教程?
嘿嘿,我告诉你,很多红酒鉴赏班都是这样的。
绝招就一个,让你品了一杯红酒,不告诉你怎么好,就让你自己说。给你5分钟。
就要求,你不断地说,对,不要停,继续,不满5分钟,绝对不要停,使劲~~说。
说出你品完这杯红酒之后的感觉。
色泽,口感,回腔,录音下来。
每次5杯,挖掘自己不同的表述能力。
如果重复了,重来!
一个月下来,你就是品酒专家了。
是么?
你试试,就是了。
什么?我为什么不是品酒师?
我口才不好,说不来。
我就会吹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