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轻腾创者
智者坦然处之,愚者怨天尤人。
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单调而乏味的事情,没有24小时的喧嚣热闹,也没有谁能24小时伴你激情。吃饭睡觉,工作休闲,群居的条件下,每个人都在隐私的庇护下心自己的心灵得以释然。
苦行僧,修的不是苦行,而是生活的寂寞。能陪自己享福的人很多,但是能伴自己苦行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在成长修行中,不是随时都有人可以伴随你,能让你成长成熟,取下真经的,只有自己咬紧牙关的灵魂。
寂寞是一种清静,是无须外界给予,自己就可以收获的豁达。
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不仅是一种对秋天夜间山景的描写,更是写出了明月、清泉、溪石、松林,它们各自安静的意境。也切说这里是写景,不如说是身处当下环境给人心灵上的一种豁达情怀。
寂寞非常可怕,是因为害怕孤单。有人在寂寞中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只有当自己真实的度过,才会发现,原来在生活中,有时是需要一些寂寞的。太喧嚣、容易浮躁,就容易忘记自己的责任,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
小时候在家需要父母,出门需要玩伴,长大后在外需要朋友,独处渴望爱情。看看那些孀居的人们,几年,有些甚至几十年,都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也许你看到的是一个孤怜人的寂寞,而最真实的是,他们的内心,充满着整个世界的精彩的现场。
在寂寞中冷静思考,坚强地面对困难,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阶梯。
歌德曾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这也就是说,我们更多时候的灵感,都是来自于孤独,而素材,其实就是生活。那些能解开我们心结的,不是热闹喧嚣,而是独处生活对自己的未来的思考。
作家三毛曾在书里写道: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在她看来,寂寞是一种难得境界。从他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出,从1979年荷西意外离开,她就沉浸在旅行、写作这两件事。在她孀居的那些日子,写出了一部又部的小说,可以这么说,他更多的作品,都是来自那些孤寂的岁月。
历史上用豁达的胸怀面对寂寞生活的人也非常多,诸如鬼谷子、陶渊明,苏轼等。不得不说,像苏轼,在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题了“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为此也得了东坡肉。
在每一次被贬,陷入生活的孤寂中,他都能从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韵味。“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苦境中寻乐,寂境中增辉,将生活的细微描写得如此豁达。
有一个安静的角落,有寂寞相随,虽然缺少那份喧哗的浮华,但能找到一种淡淡的静谧。
世界从来不缺少喧嚣繁华,每个看似清静的角落里,都是无数尘埃的陪伴。心灵从来不缺豁达,悲苦孤寂的背后,都是生活的原照。
疫情期间,有人在家里呆了两个月就受不了那种寂寞,仿佛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禁锢。再待下去会怎么怎么样,如果再不恢复要怎么怎么样,好像这一切,除了外界的原因,自己已经无法解脱内心的苦闷。
杨过苦等小龙女十六载,结局还算美好,但中途的过程,也是忍住生活的寂寞。李子柒为了在家里照顾病重的奶奶,忍住生活的寂寞,将生活拍成记录视频,成就了一代大网红。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内有实材不寂,胸无点墨心虚。闲时多读书,充实自己,忍住生活的寂寞,用心生活,一切美好都将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