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背景
自2006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从线上到线下,各类读书节、读书月在各城市推开,就连上小学的女儿也把经典书目往学校里搬,美其名曰开展读书会。
《大家读大家系列》丛书应运而生。
读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主要被封面那几篇内容吸引。《促织》、《红楼梦》、《水浒传》、《项链》、《故乡》、《受戒》都是曾经读过的书籍或篇章。我想看看大师会以什么样的角度解读,能传递给我什么样的思想。
《促织》 是我们初中就学过的文章,对我而言已过去了很多年,脑袋里只留有的也就是一个故事情节。入选中学课本,我们在课堂上研读,最跑不了的就是中心思想。只记得这篇文章让我们抨击旧社会对穷苦人的压榨,对旧社会体制的控诉。
而毕老师的解读,从小说的整体构架到一字一词一句的选择与构建,从人物的出场背景到性格特点、悲剧命运,到作品的荒诞色彩、魔幻现实的色彩逐一展现,从85字的开头到1700个字的整篇,从小说人物描写到故事脉络发展,把亮点到美学层面的展现逐一点评,犹如晴空一声惊雷,翻了天灵盖,开了一扇窗,让我不由重新把文章又读了几遍。
这一本24元,我想这一篇就值了!
我们当年对莫泊桑《两条项链》的学习,一直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对由人性的虚荣而造成的悲剧的控诉层面,只享受了虚荣带来“报应”的快感。毕老师读出了契约精神,读出了忠贞爱情。
是啊,我们这么多年所受的教育,一提资本主义永远都是压榨,都是欺骗,假如我们今天人人恪守本分,重视契约精神,哪里还有什么欠钱不还的老赖,哪还存在什么人倒了扶不扶的纠结。
倾“庙”之恋,是毕老师对汪增祺《受戒》的读后感。
汪曾祺的作品我看过《人间草木》,也在网络上读过这篇《受戒》。毕老师从小说的篇章结构、人物事件、戏虐与唯美的语言,到作者的个性气质与才情,逐一论辩。
一直以来,我对《受戒》的作者总想不明白。这篇著作诞生于1980年,那是一个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代,应该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观,同时期有路遥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等宏伟诗篇,可为何一个大家还描写发生于乱世的少年爱情篇?他不是应该同时代背景同呼吸?如毕老师所言,汪增祺作为一个文人,他感兴趣的是“小国寡民”的精致人生:安逸、富足、祥和,美好。在任何时候,“美”和“诗意”一直是汪曾祺的兴奋点。我豁然开朗。
小说的轻逸与唯美通过少女与少年的爱恋体现,懵懂少年对爱的理解描写的极为有分寸,展现的是美好,不是低贱。毕老师说《受戒》保存了高纯度和剔透感。
如诗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这点评,我恍如入世,有着太强的画面感。
读一些影评、书评,还有一些基于某事某人的研究,也常常看到很多人笑谈“那是你臆想出来的,当事人估计都不这么认为”。有时候也难堪,是呢,我不是作者,这样的解读有什么样的佐证让它站住脚?
毕老师说
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就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
这应该解了我的惑。
从来还没想过试着写个小说。我想,看看如何分析小说,对写会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