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半个月前吧,那天晚上吃过晚饭我拿着手机翻看淘宝,准备给我家甜宝买两条牛仔裤,不知不觉十多分钟过去了,甜宝说:“妈妈,我知道你是为我买裤子,但是,在我心里,你的眼睛比给我买裤子重要。刚才你看了两集中国有嘻哈,咱们一会不是还要再看一集?休息下眼睛吧,明天再给我买裤子。”
听甜宝说出这么一段话,内心有感动也有温暖,更多的则是诧异:因为记忆里这不是甜宝的说话方式,一般她会直截了当的说:“妈妈,别看手机了。”或者说“妈妈,要保护好你的眼睛!”初心是好的,听的我感觉却不是很好,有被要求、约束的感觉。
随之自豪、欣喜油然而生:我的改变终于有了果效,甜宝也改变了。看来自己新模式的生成需要一次次刻意地练习,孩子新模式的生成也一定是需要家长花时间训练滴!
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听到甜宝这样说话我都会生气,会吵她;后来当她再一次这样说话,我心里涌动不舒服的时候,我带了份觉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难道她一生下来就是如此说话的吗?
当然不是!!
那她为什么现在却用这样的说法方式了呢?跟谁学的呢?
好像是我自己吧?就是跟我学的!不经意间我的模式也是这样的:习惯性的用“不”或“你”句式,习惯性的用指责抱怨,所以,现在,甜宝也学会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任老师。所以,想要孩子改变,父母先要改变,从自我做起,开始改变。
从此后,我说话的时候会带着份觉察,尽量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开始用“我”句式,开始多用鼓励、肯定的正向语言。事后觉察到的话,我也会和甜宝道歉,会再重新给她说一遍。
当甜宝用这样方式说话的时候,我会直接告诉她:“宝贝,我知道你是好心,是关心妈妈,但你这么说,我感觉不舒服,感觉被控制被指责了。你如果这样说”妈妈,你刚已经看了两集电脑了,我很担心你的眼睛,你能放下手机休息会儿吗?”,这样,我感觉被关心,会觉得温暖,想要接受你的建议。”
一段时间后,再碰到甜宝用指责的语气说话的时候,我会说:“甜宝,你这么说,我感觉有些不舒服,你能试试换种让我感觉好点的方式在说一遍吗?”
就这样,从我意识到甜宝说话方式不恰当到甜宝说出让我欣喜、温暖的话语,用时4个多月。
这周日,在家一起看《中国有嘻哈》,甜宝突然说:“爸爸妈妈,你俩可以等我2分钟吗?我饿了,想吃点东西,我需要去洗洗手。”
“当然可以,宝贝”我及时予以支持并再次鼓励认可她,“甜宝,你记得吃东西前先洗手,是个很好的卫生习惯;还有,你没有选择直接按暂停,而是提前告诉爸妈,并征求爸妈意见,你做到了尊重我们,爸妈自然也会尊重你,会很开心的接受你的请求的。宝贝,你越来越棒了。”
一个不满10岁的小小孩童,改变自己的惯有模式尚且需要4个多月,那我们作为父母,已经几十岁的成年人呢?想要改变自己的旧有模式,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刻意地一遍遍的不断的练习。
【花时间训练】更多的是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在使用这个工具卡的时候,要注意下列几点:
(1)训练时机:孩子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是最佳训练时机。
(2)训练时间:不要选择时间不充裕、很匆忙的时候,比如早上;晚上的亲子时光是个不错的选择;成人要花时间示范、花时间陪伴。
(3)训练形式:游戏方式孩子会很感兴趣,就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有爱的氛围
(4)同样适用于家长,即家长“花时间训练”自己,以身作则,多用行为代替语言。
(5)语言指示要清晰、不模糊;要使用正面语言,不要用“不”语言。
(6)记得错误是学习的良好机会;
(7)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训练地点尽量在家里;
(8)设定短期目标逐步实现,每次进步一小步;并且父母要善用鼓励。
两个人的关系,就好比是两个人跳舞,当你改变了自己的舞步,你对方的ta也会跟着改变ta的舞步的。亲爱的,回家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