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懒橘子
这类教人写作的文章,一般不写。实在是天下文章,各有各的妙处。不足一一道。
不过,怎么说呢?人这个壁咚,总是事多,不愿苟活。看书阅片群聊后不免又生出许多想法来,有了想法又加上这个不吐不快的毛病。
得,一般变二般了。遂写此文。
1、要有情绪。
感情是让万事万物带上神秘光辉不同于任何其他生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感情于你的作品中。请给它一个最适当的出口于你的作品。
当然,不是说让感情内敛做一个隐形人就不会有好文章。这话当然又是错的。只是有强烈的主观个人感情色彩的文章相比平常文章更容易出彩一些。这是我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总结的一点所谓的捷径而已。
2、忌晦涩忌平铺
故事角度要新颖,着力处要具体而微,要有画面感、动作感、形象感。令读者瞬间感悟,体会更通畅顺达,共鸣更深。直达读者内心深处那个轻易不动声色轻易不愿声张的小人。
举例:
李清照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句其实由宋范仲淹《秋日怀旧》中的一句化用而得来: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一个意思。但是李词明显比范词读来更有情趣更有意境更易打动人心。
3、同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用语不同,开挖到读者心灵的尺度和深度不同,效果自然不同。
滴滴出行:
每次出行,都是对行为分配艺术的一次创造。
出行——行为分配艺术
出行——创造
如此一组合搭配,出行是不是立马变得高大上起来?
那些遥不可及的“艺术”、“创造”感情就在你眼前而且此刻就在你的手心攥着。特么还等什么?还不赶紧艺术去,创造去!
它成功匹配了潜伏于每个人内心的那个需要“艺术”渴望“创造”期盼高大上牛逼的心理需求。
4、观影《辛德勒名单》
第一、很大的主题落在很小的事件上
影片主题意在揭露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和杀戮,却从一个很小很小的点去反映,辛德勒的名单。这样更易打动人心。
第二、打破“常人思维”,突破“思维极限”
影片中那个杀人如麻的纳粹军官,被辛德勒别有用心地一番说教,说赦免会让他体会到只有国王才有的那种“权力的乐趣。”。
军官果不其然在路遇女工,以及家中帮佣的男孩没有擦净浴缸准备发怒开杀戒时,笑着让男孩离开,并自我满意的说着“赦免”,心情愉悦地感悟这份满足的心情。
正当我们想到这份满足感不能改变他杀人如麻的天性最起码可以延续到那个小男孩安全离开。满足的笑意还没在他的嘴角彻底绽开,那个禽兽即转身开枪射杀了已经走出很远的小男孩。
这不仅打破了我们常人的惯常思维,也突破了我们的思维极限。让我们总是处于一种瘁不及防的状态和心理。
能抓住读者的心并让他一路紧张到底,这才是真本事。
编排故事的能力
“阳光之下,已无秘密。”古今多少事,实在也就那么多。
没什么新鲜事,又想让读者产生新鲜的感觉,抓住读者的眼球,怎么办?这就要看你是否有编排故事的技巧。
举例:
李清照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这首词其实是由唐韩僵词《懒起》化用而来。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虽化用而来,但高低立判。
1、增加“特写镜头”
场景的特写:昨夜雨疏风骤(形象感、画面感都有了)
女主的特写:浓睡不消残酒(不仅有了画面感,对还未露面的女主添加一份情感色彩:浓睡?残酒!喜好喝酒的女主情感上立马和我们亲近了许多。)
2、试问和却道
这句带来画面感的同时,带来了很强烈的情感冲突,是女主的情感冲突。“试问”是心中有一个尚在疑惑的答案,等来的是毫不沾边的海棠依旧。这两句,带来的不仅是情绪的冲突,也给故事带来戏剧性的反转,破了“常规”和“平庸”。
3、知否,知否
两个叠句运用,是女主有了情绪冲突后的语言回复。也是有了情绪冲突后的更强烈的情绪表达。
通过场景、情绪、动作一系列特写,有虚有实有静有动既有心理又有动作,至此,这个女一号的形象便很立体饱满生动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同一个事件,因为编排的不同,效果大大不同。
举例二:
李清照词: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 ·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同样是由唐韩僵词化用而来:
见客人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
自己比比看,哪个更好?
说到这里,我对这个韩僵倒是挺同情,论原创,明显是韩僵原创在先,不过人家李清照实在是技高一筹。
天下实例一大套,就看你怎样套。
韩僵被李清照参考,一定意义上也是好事,最起码谈起李时偶尔会顺带,不然可能已“泯然众人矣”,就是稍带地知道也不可能罗。
想要让后人真正记得,唯有写出真正
让后人铭记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