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脆弱来源于七年前一个余热未消的初秋。
那是一个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秋日下午,58岁的父亲像往日一样,午休后,静静地喝完一杯下午茶,骑着电动车上班去了。母亲一如既往的和邻居在家门口拉着闲散的家常。15分钟后,母亲接到噩耗,父亲在离家不远处,因为心梗意外去世了。
那一年,23岁的弟弟刚刚大学毕业,80岁高龄的爷爷奶奶失去了他们唯一的儿子,一贯以丈夫为天的母亲,人生瞬间崩溃。
当时的我,32岁,对于生活和事业上的挫折几乎都可以运筹帷幄,至爱亲人的意外死亡,家庭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和家人的后继生活保障,却让我措手不及,毫无回天之力。
我永远感谢那些素昧平生的热心路人,有个大一的医学生小姑娘,第一时间为父亲做心肺复苏,直到七分钟后救护车来,医护人员翻了翻父亲的眼皮,摇摇头离去。
我异常痛苦,无法相信这是事实。
期间经历的种种往事就不赘述了,生活中的困境不是最难的,致命的是心灵的创伤,我反反复复陷入自责之中,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父亲去世,假如我多注意父亲的饮食,父亲就不会生病;假如我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工作上,多陪陪父亲,早一点发现父亲身体上的异常,父亲就不会出事;假如我读书再用点心,有一份更好的工作,身在医术精湛的大城市,抢救及时的话,父亲就不会死……
尽管我已成年,但我最大的恐惧依然是,一个孩子失去父亲后再也快乐不起来,我有一种孤儿般的悲凉感。
慢慢的,尽管接纳了父亲去世的事实,还是常常陷入悲痛,怎么都无法愈合。为了治愈内心,我接触了佛学,学习了茶艺,直到遇到了心理学,给予了我心理建设上的帮助,能坦然直面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了。我和弟弟一起努力,加上我本人比较强大的内心,最终从失去的痛苦中挣扎出来,重新开始新生活。
01 自我呵护
我们常常同情别人,却对自己苛刻。尤其是女性,当身边人有不幸发生,她们往往容易自责,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所以心理专家建议在面对痛苦和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不就人”,就事论事地去看待事情产生的原因。或许你的确做错了什么,但不要彻底否定自己。
02 接受事实
你需要接受事实,尤其是当事实不可能被改变的时候。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一个16岁的少年周仁贵,小名阿贵,一场地震,让他要面对的是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阿贵告诉记者,他们全班有66名同学,幸存的只有25名。他是在废墟下困了12个小时以后被救出来的。
当时他还安慰父母,我的腿只要打上石膏,上上钢板很快就会好了。第二天当他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他的左腿已经被截肢了。14天之后,医生又告诉他,右腿也保不住了,他的父母哭着不肯在手术书上签字,最后是阿贵自己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这其中的痛苦成人都无法想象,他一个16岁的少年,却硬是挺过来了。
03 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在失去的痛苦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脆弱和孤单的,这个时候朋友和亲人的存在,尤显重要,有了自己的支持系统、亲友团和情感团队,就能更快地帮助我们从悲伤的情绪中挣脱出来。
04 将痛苦写下来
把痛苦写下来也是一个有效地面对“失去”的方式,我建议大家把最苦恼、最担心的事情写下来。
比如我当时最担心的是:如果自己像父亲一样也突然意外死亡,我年幼的孩子和我的母亲,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该怎么办?
当我把这样的烦恼和担忧写下来的时候,发现这种可能性非常低,即使有,我的孩子还有爱人和婆婆可以照顾成长,我年迈的爷爷奶奶,尽管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还有三个女儿可以安度晚年,我的母亲,还有我已成年的弟弟可以依靠,我购买了意外保险,真有不测,还可以为我的亲人们留下一笔钱。
当把自己最担忧的事情写出来的时候,焦虑就减轻了很多。
05 帮助别人
通过帮助别人缓解悲伤情绪。帮助别人,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乐趣,也通过看到别人的成长,找到一种内在的力量,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面对困难的方式。
我现在的感悟是,悲剧的发生意味着一次选择,你可以让空虚和麻木填满心胸,让它们阻止你思考和呼吸。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从中发现有意义的事情。
父亲逝世后的半年时间里,空虚和麻木在大部分时间里占有了我,我也知道,它们还将在我的未来里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但是,当我足够坚强的时候,我会选择追寻生命的意义。毕竟我活得更好,才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身边的人。
06 永葆希望
最后一点,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要永葆希望。这是每个生命体拥有的一种能力和力量,即使经历灾难,也会重新站起来。
当然,你不用担心所有的问题需要自己扛,要相信“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爱的村庄里,我们都可以彼此温暖,优雅生长。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事会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希望。
作者简介:赵雅静,香红写作学院学员,80后中学语文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作品散见于各大公众号和各类期刊。围炉煮茶,诗书温暖时光,文字记录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