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潘婷的洗发水广告,至今记得那句广告词,“我要改变,我要变得更好。”
想要变得更好,应该是很多追求上进和自我提升的人们的渴望吧。
我一直抱有这个愿望,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好。
所以,我很努力的改变自己,听了很多的励志课程,学了不少积极心理学,钻研时间管理的书籍,买齐了张德芬的全部出版物,关注了潇洒姐王潇的博客和微号,每天赞叹趁早族那样勇猛精进的人生,并且在其中吸收一些精神养料。
这么多天过去了,我记住了陈安之和伯恩崔西,明白了很多时间管理的操作,爱上张德芬,和一些趁早党成为了微信好友,但是说实话,我依然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碌碌无为。其实跟以前也差不多。
回想一下,发奋了这么久,结果还不是我理想的,为什么。
静心想一想,其实还是有收获。比如早起。从暑假开始我五点起床。渐渐地,习惯了这个行为。间或还会睡懒觉,但能感觉到生物钟在慢慢形成。
随着早起,很快开始早睡,保证11点前睡觉。因为我发现11点是个分水岭。每次起不来都是前晚超过了11点才睡。
再后来,我变成了早鸟,冬天也是五点半自动爬起来。比如今天,我就是五点半起来,六点在这里打字。
但是,好像没有深刻的想一想,为什么能养成早起的习惯?
首先,我爸爸是百灵鸟作息。他9点就睡。无论冬夏都比太阳起得早。
其次,年纪渐长,晚上精力不够,——早睡早起一向被看做是老人作息,却也是最健康的作息,——这对我的生命阶段是合适的。所以一开始尝试,我身体立刻拥抱了它。
还有心理感受。记得夏天起早,带上孩子去操场跑步,每次回来心情都特别好。那种感觉让我强烈的希望再次拥有,于是,一次次重复。
总结一下就是,早起,符合我的遗传密码,符合我的身体需求,还满足我的精神。
从这件事情总结到,要想把行为变成习惯,你身体要适合。你心里还感到欢喜。所以坚持,以至于最后养成。
那么怎样知道自己身体和心理到底是怎样,答案就是,你了解不了解自己。
我们有一个大脑,一个身体,一颗心灵。
你的大脑充满回忆,新的旧的知识,过去的经验,思维。大脑里最核心的是三观。人生观建立了吗。你的价值观明确了吗。你的世界观清晰吗。
身体是灵魂的载体。你懂自己的身体吗。你感谢它吗。了解自己哪里强壮哪里孱弱吗。知道自己的内分泌周期变化和精力曲线吗。就像我根本就是晨型人,那么你呢。
心灵里面充满情绪的波动和感受。你关照内心世界了吗。你的心灵滋润吗。
大脑需要什么,身体需要什么。心灵需要什么。先把这几个问题琢磨一下。然后,就合成一个结论。我这个人,独一无二的我,都有哪些特点。基于这些特点,结合自己的理想,我有那些需求。
然后再量身定做一个改变计划。
改变先从了解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