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芳_原创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我赶往机场回北京,下了出租车就快速钻进进场检票候机,看见送机的人们互相说着“下次见”,“有空再聚”这些习惯性的告别话。
那一刻,我感觉:成年人就像长大了的小孩,一边忍受着生活的悲欢离别,一边构筑着自己的精神乐园。
我们说下次见,可能下次见面时早已记不清上次。
我们说有空再聚,最后就变成了见面时打趣的一直没空。
但不管怎样,我们一直活在彼此的生活里,也活在彼此的记忆里。
1
冷风刮得嗖嗖的,候机室没几个人,感觉每个座位都自带冷气。
我鼓起勇气才找个座位坐下,手机滴滴响了一声:“一路顺风,下次回来再聚”。
我说:“好的,有空你也来北京。”
她说:“好的,一定!”
我又补了一句:“祝你们新婚快乐~”
发信息的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都来自一个叫山西吕梁的小城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她分别成为了北京和吕梁的主人,我们也好像达成了某种主随客便的默契。
虽然我们都清楚,下次或许已经记不得上次,有空也会变成一直没空。
但也不知怎么地,我突然心里觉得暖暖的。
广播员的声音响起,我起身朝着登机口走去,思绪不由的飘了起来。
2
每个女孩都希望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就在前几天国庆节那天,我带着女儿回来,参加了她的婚礼。
婚礼上的她,笑的灿烂如花,灯光照在她的脸上,格外光彩照人。
仪式进入尾声,她来到我身边敬酒,一席红色礼服配着高跟鞋,足足高出我一头。
她拉着我的手,用坚定的眼神,向身边的男人介绍着我。
“这是我的高中同学,也是我在北京那几年最好的朋友,她帮助了我很多。”
只看到她身边的这个人,彬彬有礼,笑容可掬,手挽着她的腰,足足高出她一头。
和她前几天微信发我的H5结婚请帖里的人一模一样。
“芳芳,国庆我要结婚了,你一定要来。”
“好的,一定。”
“到时候谁给你带孩子,方便回来吗?”
“方便,孩子已经3岁了,我会带她一起去的。”
我傻傻的笑着,脑子里只有“祝你们新婚快乐”几个字,然后一杯酒就下去了。
3
生活给我们很多惊喜的时候,总不忘加点磨难调料。
那个冬天,我正在家里养胎,手机滴滴响起。
“芳芳,给我个定位,我去找你。”
“好的,快到我去接你。”
她拉着一个行李箱,而我已经早早的等在了地铁口。
上车后才知道,她这次回北京,是打算重新找工作。
而刚刚结束的公考没有上岸,积蓄却都花光了,家里人给介绍的对象,也没有合适的。
她看着车窗外,显得有些落寞。
之前她和我说过要考公的,但我没想到她是裸辞的。
我也知道,她肯定又把多余的钱给弟弟上学用了。
我说:“没关系,去我家给你做好吃的。”
她担心我身体笨重不方便做饭,便自己动起手来。
那天我们一起喝着她做的蛋花汤,一边聊着她这段时间的经历。
她说:“不好意思来打扰你的,你现在这么辛苦,但我只能想到你。”
我说:“这有什么,反正我和你一样都没工作,你先出去帮我趟趟水,到时候我复出你要帮我的。”
她笑嘻嘻的没说话,又帮我盛了一碗蛋花汤。
后来我们聊了什么记不清了,只知道一锅蛋花汤都被我喝完了。
没过多久,她找到了工作,搬走了。
4
理想越来越远,生活却越来越近。
互联网加班996是常态,我们总是很难才约上一次。
好多次发微信,她都在加班,能感觉到她的沮丧和无奈。
每周工作6天,用仅有的一天假期用来补觉,已经占满了她的全部。
但当我工作不顺、育儿苦恼时,她总是挤时间如约而至。
每次都是讲笑话把我逗得哈哈大笑,离开时早已记不得为什么来这里。
有一次,我们相约咖啡厅见面。
不知聊到了什么话题,她突然一本正经的说:“芳芳,我还要考公务员,我终究是要回去的。”
那一刻我愣住了,仿佛空气把咖啡香气也凝固。
“在北京,每天忙工作没有生活,挣钱也永远没有尽头。”她解释到。
生活就像枷锁一样,牢牢的套住我们,动弹不得。
我说:“我相信你的选择,我是一直支持你的。”
她神情显得轻松了很多,和我说着自己的计划细节。
其实每次见面,虽然她表现的很乐观开朗,但眼神游离,精神疲惫,是看得出来的。
她走起路来就像风火轮,总比我快两步,就像上学那会后面有全班同学都在追赶她的第一名。
她想慢下来,但又慢不下来。
每一个选择,看似突如其来,其实早已预谋已久。
5
没有人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有了上次的经验,她学会了做充分的准备。
制定学习计划,找人寻求经验,显然已经是一个老手了。
她也学会了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一部分工作转交新人培养他们,这样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
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知道过了多久。
有一天,手机滴滴响起:“芳芳,我下周要去面试了。”
原来她已经进入最后的面试阶段了,还是没控制住喜悦,提前告诉我了。
“你肯定没问题,加油!”我说。
等再次收到信息,已经是她通过面试,在打算彻底回老家的车站了。
她说:“我这次要彻底回去了。”
我说:“好的,我就相信你肯定没问题。”
后来我记不清了,好像她说了一些感谢我的话,也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回去的环境。
她说:“天气很冷,我就没让你来送我。”
我说:“没关系的,以后回老家就等你组局啦!”
她说:“必须的,到了北京我也会去找你的。”
不知怎的,我变成了“北京人”,她变成了“老家人”。
好像她在老家,未曾来过北京一样。
好像我在北京,未曾回过老家一样。
她的生活变成了我的记忆,我的生活变成了她的记忆。
我们活在彼此的生活里,也活在彼此的记忆里。
-END
码字不易,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或者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王改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飞驰成长大使,蜂享呗创始人,互联网7年经验,10年瑜伽练习者,国际瑜伽协会高级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