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大周天子发展到考王的时候,实际上周朝土地已被赵、韩、魏三家大夫之国瓜分完毕,周天子成为了空壳子。后威烈王继位,已经到了无土可封的地步,实质性的"恩泽"最后彻底用尽了,就只好用名义上的恩泽来讨好诸侯。所谓名义上的恩泽,就是指名义上爵位的册封。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景侯(韩虔)、赵烈侯(赵籍)、魏文侯(魏斯),此即"三家分晋"。这就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司马光认为,“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也就是说其间坏了规矩的不是赵、韩、魏三家,而正是周王。周之所以衰败正是因为自坏礼乐。
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
作为天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持礼乐,正因为有礼乐纲纪才有国家的正常运作,以上管下,一层层递进,权利模式才能开枝散叶般落实到所有人,否则天子一人之力如何管得了天下人的一举一动。礼乐有时看起来陈腐,但却从心理上树立上下级的层次,以行为上的仪式感强化心理上的敬畏认知,从而保障权利模式的正常运作。
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虽然如今是90后的职场,更提倡人性管理,但切不可开以下犯上之先河。有敬畏才能在行动上层层落实,否则就成了司马光所言“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不在机制下运行,便如群雄争霸,纵使有强者出头,公司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