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犹记得十五年前去郑州上大学的时候,中午大多就是一碗捞面,三块五,实惠顶饿又美味。
“老板,来碗捞面。”
“好嘞。”
点火,倒油,拎勺,炝锅。只见老板右手执勺在几个菜篮中准确无误的舀出早已备好的菜码,有番茄,豆角,青椒块,西葫芦,鸡蛋碎,一股脑投入锅中,上下翻飞一搅,呲啦一瓢水加进去,又在几个调味盒中“浅尝则止”一下,然后咵嚓一声,勺磕锅沿,调料落入,再盖上锅盖,任凭猛火咕嘟。
说话时,老板左手又掌一锅,倒入开水,心手合一准确抓取二两面条放入其中。待到香味勾起味蕾,老板将一锅面条倒入笊篱,再沉入凉水一激,此时炖菜早已软烂,乘势合二为一,一个碗中,冷热相撞,香味愈加诱人。
老板是夫妻档,南阳人,在街口支着一个不大的摊子,油毡布下面摆着五六张桌椅和他的厨具。印象中每次去,两个火炉子总是喷着火舌,老板穿着个背心,肩上搭着早已不是白色的白色毛巾。老板娘则蹲在灶台边摘菜,直到有人结账时她才起来收钱找钱。两口子都是憨厚人,吃面的时候找他要蒜,总是一大把就给过来,而且他家的面总比别家的要多一点,经常撑着。
其实,郑州的面用碗来形容可能不是那么确切,用盆来计量,应该更准确。
就这样一个面摊,伴随了我四年的大学时光。2018年室友结婚,我再去郑州的时候,那一片地早已拆迁,姜砦613也已经变卖成公寓。
只是,未曾改变的是在心底的东风路五号和那一盆盆面条的美味。
确实,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又啰嗦了几句[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