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山(散文) 李海波

小时候,夏雨刚过,天晴了,天空是蓝的,极蓝的,人们往村西头的槐树下一立,向着西边极远处一望,一位身穿黑布衣的大爷感叹一声说:“嗨!西边的山真好看。”我定睛一看,若隐若现的那一条墨带,就是远方的山。这个山就是杏山,一座小时候从百十华里外就能看见的山,它如云如雾,是真似幻地漂浮在西边的天幕下,它是从未出过远门,一直在老家住着的我的远方。

杏山不以高而闻名,却也是邓州自己的高地,在不常远行的人看来,杏山就是邓州的名山。杏山以石头多而闻名,多少年来,建筑用材,多出于此。处于渠首之畔的杏山,科学家因其地质独具特色而带给杏山一个新的名字——杏山地质公园。

一路通行,从平原到丘陵,从丘陵到山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城市与远山的距离像缩短了一样,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也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现在,早已西登青城峨眉,东临南阳独山,北游西峡老界岭,南观西湖虎丘的我,来到我故乡的名山——杏山,如圆儿时的梦境,又如以手抚摸一位白发的亲娘。

山脚下,我们下车登山,杏山地质公园到了。沿山脊蜿蜒而上的只有窄窄的石级,仅容上下行人擦肩而过。这很好,花费少,并且较少地干扰大自然的平静。如果没有这条人工开辟的道路,人是不易上山的。这满山的荒草,这满山的杂树荆棘,都是守护这一片净土的排头兵。这些尖细的野草,叶缘一圈都多锯齿状,在这初冬的季节里,虽不见生长,失去了多数水份,但这草的枝条,硬度却更强了,叶上的锯齿更加锋利了。还有这东一棵西一棵的酸枣树,它矮小,结的果也小,路边上的酸枣已落入山石之间,或被人摘取尝鲜。但酸枣树的长刺和骨节突出的枝干还在冬风中挺着,如老将,立于万马军中,虽死不屈,虽死不倒。这些野草与杂树是杏山的卫士,它们守卫着古老的杏山。

拾级而上,登上一个山顶,向远一望,有人惊呼:“看,那就是南水北调渠首的引水渠。”我也随声一望。我是个高度近视的人,一般只看近处,远方的景物只是看个大概,模模糊糊,戴上厚厚的眼镜也不济什么事。但在杏山的山顶一望,竟也看见了这远方的一幅图画。它在天边,在天的尽头,我们邓州人开凿的渠首引水渠如天边的一条淡黄色的云,修长修长的,拖在地天之间。儿时看山如画,今天在山看现世,也如山水之画。巨画之上,似有渔船穿行其里,又有楼房田地,鸡鸣狗吠,升腾在天。一时间,我觉得身在人间却又是心在天边,感叹这视觉之美虽不可触及但又真实可感。

杏山的魂是石,登上杏山,满眼都是石。这些石如卧如伏,如听从指挥的士兵们一样,都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它们色具黄白,或有青灰,如马如羊,在这山顶之间乱草之中或隐或现。人行其中,有时忽觉身是牧人,有一种要呼唤的冲动,呼唤起这满山的群羊。来吧,我们呼唤一声,来唤醒这大山的魂灵!

这些杏山石,是地球运动力与力的碰撞,是造山造海沉积的战场。去抚摸一下这远古的遗迹吧!它的粗糙肌肤是经历了数不尽的风霜之痕,它的如书的石层,记载着大海与高山的变幻。它的肌肤,坚硬似铁,它的棱角如剑如刀。赞美自然的力吧!貌似强大的人类,不过是这古老地球的小小的一个孙辈。她年龄足够的老,她粗糙的肌肤更显示她的古老,但这些粗糙的肌肤却要比人的骨头要硬上了几千倍。人啊,有时要承认自己的渺小,在静下心来,深思的时候,敬畏一下如母,如祖母一样的自然!

杏山,我挥手一别,如挥别儿时的梦境,我敬您,如对白发苍苍的祖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头一次见这般细细碎碎,娇娇俏俏如小精灵似的小小花儿。花朵直径许不足四毫米,型如满月,幼如小儿手甲,纤细的叶,...
    原木子阅读 1,150评论 20 23
  • 爱,是情感的代言人,诠释着许仙与白娘子断桥上的邂逅以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诠释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双...
    郑帅佳_阅读 962评论 0 3
  • 想着十一绝不出门,十一出门根本不是看景,而是看人。 10月5日。放假之后的日子平淡的像白开水,急需让心出门溜一溜。...
    百乐雪碧红茶阅读 1,511评论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