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你将如何评价你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位年轻人,你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幸福?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找到衡量人生的标尺?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如何教育孩子?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经营者,你如何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帮助企业走向成功?
今天给大家推荐《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一生》,这本书是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家“克里-斯坦森”课堂演讲而著,说到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又是成功学的鸡汤,看完之后恨不能早点读到,可以列为人生必读书目。
这本书非常薄,就讲一个问题: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一生?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庞大,但作者将之浓缩成了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3个点:事业、家庭和远离犯罪。
1、我将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幸福?
2、我与配偶、孩子、亲戚和密友之间的关系是我永久幸福的源泉吗?
3、我过着正直的生活,从而远离犯罪?
在说到每个点的时候,作者都提供了一些从企业管理方面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来把控自己的人生。
(一)事业
作者建议我们,要像做企业战略管理那样规划我们的人生战略。
1、愿景
最重要的是找到我们的“愿景”。就像企业愿景那样,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谷歌的愿景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微软的愿景是“让计算机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腾讯的愿景是“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这个愿景是你每次做决策时的核心标准,通过判断这个决策是让你离你的愿景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
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做到真的太难太难事情。比如,很多人活到而立之年,还是不知道想要做什么。
我看过许多关于人生、关于职业的书、文章,其实每次都卡在这里。这似乎也是许多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人生中的每次决策都是随波逐流,浑浑噩噩。
书中作者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因为对许多人来说,那件事情就在心底,魂牵梦绕,是连想都不需要想的。
不过虽然没有很好的办法,作者也提供了一个方法来审视自己,也就是“二因论”。二因论认为,有“两大因素”激励着人们的行为:“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1)“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在工作中,由于一些基础因素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会让我们感到不满。所以必须解决坏的基础因素,确保你不会对工作不满。
(2)“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它是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因为工作本身的因素,让你感觉做了对工作有意义的贡献。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和工作的内在状况有关。
“二因论”与激励论相反。它承认要得到想得到的需要付给人报酬,但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人们做某件事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这样,不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动因都将持续。
所以,在每次找工作的时候都要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将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
2、权衡
是平衡已经制订的战略和突然出现的机遇。
熟悉企业管理的人都知道,企业的战略是不断调整的,人生的战略也是如此,尤其是遇到机遇时,甚至可以推翻自己的人生战略。但是遇到了机遇,并不能简单的说一句“干就是了”。更重要的是判断这个机遇是不是对的机遇,是不是我的机遇。
如何判断呢?
可以通过“发现-驱动”方法来做出最佳选择。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先假设这个机遇能够成功,为了这个机遇成功,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我都具备吗?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这些成功的条件中有许多是客观条件,也有许多是主观条件。
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客观条件,因为这些客观条件有许多是别人提供的,你不能假设人家都是圣母,只要你需要就会提供给你。你需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为了提供给你这个条件,人家需要牺牲什么?而你能够弥补,能够交换利益吗?往往这些才是最终能够让你成功的原因。
3、执行
任何一个战略,不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个人生活战略,都是从数百次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它是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是关于如何分配人、财、物的决定。
生活中的每一个有关如何分配精力和金钱的决定,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你可以尽情地谈论自己的生活,谈论有什么清晰的目标和战略,但是,如果你投入的资源和你的战略方向不一致,这些谈论都毫无意义。
如果最终不能有效实施,你的战略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所有这些因素:“愿景”、“权衡”、“执行”三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你的战略,这个过程是连续的。即使你的战略已经成型了,你仍会认识新事物,也会发现新问题,面临新机遇。信息也会不断回馈,整个周期不断循环。如果掌握并管理好了这个战略过程,你就可以实现你的目标——从事你真正热爱的工作,在你的工作中找到幸福。
(二)家庭
这一章里,作者并没有像上一章一样,建议我们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而是开篇就讲到,与亲人朋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所以,要好好经营这些关系。很多人直至失去了这一切,才恍然发现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但已经晚了。
在本章最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的孩子从别人身上学到了价值取向,那他们到底是谁的孩子?”
作者建议我们在一开始就要经营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并通过打造“家庭文化”来培养孩子。
在这里,作者提供了沙因的“如何形成组织文化的理论”:组织文化开始于确定一个重复出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要有一个团队来商量并确定,如何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旦取得一次成功,当同样的问题不断地重复出现时,管理层应当要求同样一个团队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它。
如此循环往复,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次数越多,这一方法就越有可能成为大家自然而然接受的方法。
(三)远离犯罪
就像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一样,犯罪也是。
作者建议,不要想着只破例一次,没有一次,只有无数次。
100%的坚持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很多时候都是因为2%的时候没有坚持,比如贪污,一开始都是一点点,一点点,然后再到一发不可收拾。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所以,在我们的每次决策时,我们都要想着我们的“愿景”,永远坚持原则,一次都不要破例。
读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最大的体会是,战略和能力、目标,不再是书面词语和空洞名词,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贯穿于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每一天的方方面面。
我甚至体会到,没有目标感和意义感才是不幸福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来自于很好地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确定自己的战略和目标,并能坚持始终在此目标下生活。
所幸书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但是,斯坦森教授给了我们去寻找答案的方法。
PS:如何需要本书的思维导图,评论区留言,私信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