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延伸到生活当中,你的思考,你的想法,你的梦都等同于认知,你做或不做,你说或不说什么都属于行为,总之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着认知的活动和行为活动。
认知和行为并非孤立存在的,他正是以认知行为理论的核心,即使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比如你觉得这个理论和自己有关系,于是充满了美好的好奇,决定了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反之你认为和自己无关的就觉得很无趣,不想再继续读下去了。
进一步延伸,当看法和态度改变的时候,情绪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原本你会觉得,此文与自己无关,不想看,但听了我的分享后,你会意识到和自己关系还挺大,于是决定再看看。
再进一步延伸,通过调整情绪和行为,也可以改变我们对某件事物的看法,最初你认为这个理论和自己无关,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后,你会发现自己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嗯,觉得更加快乐和幸福了,这时你会觉得他和自己息息相关。
如果孩子有拖延行为,然后就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头晕,有的是学习压力大,有的是不喜欢这门课,还有的是想借此得到父母的关注,需要针对不同原因和孩子进行讨论,嗯,找准情况后再来制定目标,即使希望他们的行为调整为什么状态,目标一定要清晰,那具体是,且是孩子够一够就能够得到的,比如日常拖延了半个小时目标可以是提前15分钟,而不是一下子一分钟也不拖延。
根据这个情况设置奖励机制和奖罚机制强化物,一定要找到孩子的感兴趣的,比如说看动画片打游戏等。奖罚机制也可以和奖励机制相对应,比如达成目标的奖励是两集动画片没有达成目标就减一集动画片。
注意目标和奖罚机制需要和孩子协商一致,不能全凭父母的意愿,否则很难,保证效果,此外强化物要适时变化,确保孩子兴趣,而且要物质和精神相结合,否则很容易诱发其他原因,比如平时拖延半小时,今天只拖延了15分钟,就可以鼓励孩子,今天提前了15分钟,我从中可以看到了你的进步,为你点赞。以上对这些年龄偏小的孩子特别管用,年龄大一点的需要加入认知的引导,让孩子自己看到他有哪些负性负性想法,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如何改变等,比如孩子拖延是觉得自己学不好英语可以先问他,你觉得学不学得好的证据有哪些?有哪些反驳的证据对比分析后继续问他,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可以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孩子,比如尽管记单词稍微弱一点,但努努力还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现在英语就是学不好的,认知里可以引导他,如果学不好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考试不及格,为了避免最尴尬的情况出现,你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
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引导,如果一直保持觉得自己英语学不好的想法,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你就不想学了,会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这样的结果是什么,英语就会嗯,真的越来越差,那么调整这个想法又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也许可以试着找一个突破口,没准就成功了。
还可以问孩子,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样劝他呢?让孩子自己的领悟如何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以及改变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改变了认知,觉得自己能学好英语,情绪上就不会那么为难了,行为上才敢于尝试,当行为得到了正向回馈,发现自己真的能做到时,就会进一步强化他的认知,我能学会英语,作业也没有那么难,拖延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