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常抓不懈:锻造新时代党员干部的 “三个维度”

       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五周年之际,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作风建设,既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更是对党员干部队伍的一次精神淬炼。八项规定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历史丰碑,其生命力在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既要看到“十年磨一剑”的显著成效,更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从行为规范、作风锤炼、监督深化三个维度持续发力,锻造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过硬品格。

       规范行为筑牢廉洁从政的制度堤坝”。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其核心要义在于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禁公款吃喝到规范公务接待,从精简会议文件到改进调查研究,每一条规定都对应着党员干部的具体行为准则。某地干部因违规接受宴请被通报的案例警示我们,作风问题无小事,任何细微的“越界”都可能成为侵蚀党性的蚁穴。深化主题教育,既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更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通过建立权力清单、细化行为负面清单,让党员干部时刻对照检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三公”经费进行动态监控,让隐形变异问题无所遁形。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所示,只有让制度带电生威,才能让“闯红灯”者自食其果,让遵规守纪成为行动自觉。

       锚定作风校准党性修养的精神坐标”。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不纯。有的干部“躺平式”应付工作,折射的是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失灵;有的部门“推拖绕”式服务群众,暴露的是宗旨意识的严重缺失。这些现象警示我们,作风建设必须直击灵魂深处,校准价值坐标。主题教育要突出“红脸出汗”“排毒杀菌”的实效。在浙江开展的“走基层、访民生”活动中,党员干部带着问题驻村调研,不仅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更在田间地头找回了初心。这种实践印证,只有让党员干部真正“沉下去”,才能祛除形式主义的“虚火”,涵养务实担当的“真气”。作风建设的最高境界,是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融化在血液中的精神基因。

       强化监督构建长效治理的闭环体系”。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96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248人。这组数字既彰显了执纪必严的坚定决心,也暴露出“树倒根存”的深层挑战。构建“不敢-不能-不想”的闭环体系,需要创新监督手段。江西试点的“四不两直”督查法,让形式主义无所遁形;湖北推行的“群众监督员”制度,让“微腐败”无处藏身。这些实践表明,只有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贯通融合,才能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让“四风”问题无处生根。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行为指南,更是精神旗帜。当每个党员干部都能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规范行为,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锤炼作风,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接受监督,我们党必将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行稳方能致远,守正才能出新,这正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精神密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