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

      社会活动中时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对你帮助的人而且已经帮助你的人,需要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协作的社会,在农耕时代协作的方式是以工、农、兵、卫的方式在协作,这样的一个协作的环境对于不太爱思考的人,无法理解它的协作方式和自身参与的协作形式。农耕时代的协作方式是规定了每个人的职业位置,确定了终身无法变更的职业属性。农民是贡献自己的劳动所得,被以强制征收的方式将收成缴纳出去,满足社会其它成员的生存需要,士兵贡献自己用来对应战争中的斗争等,这些都是一种协作方式。

      换到今天农业与工业并存的状态的时候,当一条产业链在完善中的时候,单个的人需要在一个工序中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大协作与小协作之间轮换。在这些协作中我们很难明确谁在帮助我们,也很难去感谢谁,只能将自己所得到的东西或者基于其他人一起完成的事情用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敬畏的心态刨除了自身的判断标准,无条件的感谢某一件事情,在后期自己站在帮助别人的角度上也会变成一种无私的角色去帮助别人,因为人的敬畏不是由自身得失来决定,而是由获得的帮助的那一刻开始。

我在一个外资公司工作的时候,我的经理非常感谢她的领导对她的栽培,每周的会议中都会将她的领导的邮件拿出来给我们分享,有时候是分享她的领导对外沟通的技巧,有的时候是分享对于她的工作的指导,对于这样的分享我都是无条件的吸收。她的领导做为一个从国企管理岗位上退下来的人确实有足够的经验可以给我学习。不过突然有一天晚上我的这位领导给我电话,很突兀的一个电话给我,告诉我要对她的领导怀有感恩的心态,不管未来怎么样。这通电话让我很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不过之后事情渐渐明朗了,她的领导被公司在权力架空,将在一个月内被脱离我们的这个团队,她的领导将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后面发生的事情就会成非常狗血,我的这位领导榜上了中国区的总经理,成为中国区领导的左膀右臂彻底的脱离了现在的那位国企管理者的管理范围,之后更是扶摇直上成为了国企管理者的竞争对手变成了总经理这边的一派,完全忘记了当初每时每刻要感谢的这位国企管理者的恩情,也忘记了当时国企管理者对她的呵护。我很多时候对感恩这个词是不敢苟同的,如果是真的需要感恩一个人,你可以放在心底,就像敬畏一个人一样,放在心底,那么这些都是无私的。别人对我们是无私的,我们对别人是无私的,形成的是一种良性循环,它不需要个人参杂太多的情感在里面,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一种协作行为。我的直属领导用口头的感恩对待她的帮助者,首先这些帮助她未必能还的清,毕竟年纪和资源摆在那里,其次脱口而出的感恩其实是需要施予者不断的付出的,她是一种变相的索取方式,不是一种协助互助的方式。

离开了这家公司后,我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公司初期建立的时候,我给我的合作伙伴宣导的一个概念是不需要感恩任何人,我需要大家持一种敬畏的心态在工作中,这种观念我基本上是不断的重复,告诉我的合作伙伴需要有敬畏之心,有信仰。用这样的心态去工作就会将自己的私心降到非常低,用无私的奉献给与工作上的人的帮助。我预判了感恩心导致的后果但是办法改变。初期创办公司在大家都没有经验的时候我给与这个初创公司非常多的支持,不顾发展到最后合作伙伴渐渐在公司有实力的时候,在获取了绝大部分的权力的时候也眼红公司账户上几百万的现金,恰恰在这个时候我自己的经济危机出现了,这些抱着感恩心态的人用最狠的方式将我所有的付出轻飘飘的搽除掉了。

到今天我一直认为敬畏心和感恩心都是同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出发点是不同的,持有敬畏的人忠诚度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敬畏的人对自身的人生怀有信仰,对其他人怀有公平的态度,对事情中的付出怀有无私的心态。感恩的人对于别人的奉献是无偿接受,但是会持有一种对比心态,一旦自己的付出超出了此时此刻别人的付出,就会变得扭曲,因为感恩的人时时拿着自己的秤在衡量别人,它不是一把公平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