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无奈的时刻,大概就是明知自己深陷旋涡,却无力自救的时候吧。
最近的情绪突然降到冰点,好像每个夏天总会经历这么一段时间。不知道是和夏天的磁场不合,还是燥热的温度本就容易让人性情大变。
原本计划着端午前后回趟家,但是突发的疫情把一切计划打乱。哥嫂回家待产,妈妈住到了我的房间里,爸爸念叨着他们回来后给家里带来的变化,两代人在生活习惯上的磨合,所有琐碎的生活细节透过话语传达到我这的时候都被一一放大,我敏感地捕捉那些令人生厌的所言所行,然后一遍遍地在大脑回放,以至于连回家都开始怯步。慢慢思考下来,很多时候都恍惚觉得那已经不是我的家,那已经没有容纳我的空间,回去以后也只是徒增负担,他们不一定需要我给予的关怀与爱。再环视拥挤凌乱的出租屋,自己好像一个无根无方向的蒲公英,久久没有落脚的地方,没有归宿也没有远方,心很累,身体也很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简单得毫无意义,没有成就感也没有趣味性,想要离职,却又担心接下来的营生,犹犹豫豫大半年,终于在垂头丧气四天后的一个早上忍无可忍决定离职。做出决定后,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决定真是正确的吗?”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也没有足够的自信地说接下来的生活一定会向好。离职流程被卡,工作量翻倍,沟通不畅,职场的功利,简直把心态推向情绪的极端,对万事万物失去兴趣,每天只剩吐槽和抱怨,想不到任何有关快乐的生活碎片。
人活着真的好渺小,十几二十几岁的人,最爱思考人生,而这个年龄又最是迷茫的阶段,不知道未来在哪,也找不到兴趣所在,擅长的技能也并没有闪着光,被社会磨砺以后觉得自己一无所成,毫无价值。
社会大机器里,我们都是零碎的配件,离核心区域远之又远,更多的是可有可无。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所谓努力究竟有没有意义,所谓更好的生活,更体面的人生真的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吗?所谓有保障的生活真的就是庸碌之人毕生的追求了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即便知道不是又能如何呢?真的有能力去改变吗,真的有勇气去改变吗?
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两小时的通勤时间,不都是在保障生活吗?换种方式生活会不会更好,那好又是什么?不工作、不劳动就能衣食无忧吗?在现有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这样的生活不属于绝大多数人。更多人受困于写字楼里,格子间内,每天做着标榜创新却毫无新意的重复动作。
昨天看到一个帖子,问现在有四千块的存款应该要去毕业旅行吗?几乎90%的回复都是支持他去。可工作两年后,即便拥有几万块的存款,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支持裸辞,更别提出去旅行。自己想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工作以后就没有那种重头开始的勇气了吗,还是卡在了不上不下的年纪,要开始承担所谓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了呢?按理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在找工作应该比应届生更有优势才对,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果敢了呢?社会真的是个大熔炉,把所有的棱角都熔断,重塑出一个个标准化的思维,我们要追求更好、更安逸的生活,要更合群尽可能更体谅他人。
很多时候都想离经叛道,但始终在所谓正统的道路上哼哧前行,始终是那个乖孩子,时常羡慕那些有勇气做出改变并且成功挣脱的人,也羡慕那些有梦想并且正努力追梦的人。我太懒散,思想上总是比行动上高一截,这也多少意味着,很难有什么改变。
自己都没有设法让自己逃脱,别人又怎么能帮助你呢,指望着天降贵人一手把你拖出泥沼吗,那和相信某天路上捡到百万彩票一样,都是痴人说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