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真是不要太美。勾股弦,音律的气息扑面而来。
事实上,聪明的古人,早就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它们长度的平方,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关系。
公元前11世纪,我们的商朝数学家,叫做“商高”的,最早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的特例,此处敲黑板,是商高,不是赵高。
“勾股定理”商高,“指鹿为马”赵高。二人的贡献可不一样。一个是让我们发现勾股定理的时间,跑在了西洋人前面多少多少年;一个是给影视剧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素材,甚至穿越剧里都提到他,话说人家赵高,坏是坏,大奸臣,却是难得的书法大家,拥有一支生花妙笔。
南朝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里,就记录了赵高擅长篆书,并教导秦始皇少子胡亥习书,著有《爱历篇》第六篇。
又跑题了。
勾股定理是初等几何里面的一个基本定理,公元前6世纪,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所以西方国家均称此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据说,毕达哥拉斯十分喜爱这个定理,当他发现这个定理时,曾宰杀了百头牛羊,以感谢神的默示。
幸亏当时网络不发达,否则若他知道早于自己5个多世纪,中国的商高老师,就大声疾呼了“勾三股四弦五”的时候,估计这百十头牛羊,就可以继续驰骋在他们西洋人的绿草地上了。善哉善哉。
可惜,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于漫长的历史长河。后来,还是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德,这个几何之父,他在巨著《九阴真经》,啊不,是《几何原本》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证明,也就是今天我们的初中生们学习的AB²+AC²=BC²,后来简化为 a²+b²=c²。
但是,我们还是叫它“勾股定理”,明明是咱们老祖宗最早发现的,我们才不叫它什么劳什子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哩。
然而,让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勾股定理”,也称为“商高定理”,要是实锤它就全是咱的功劳,也还有点月朦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的感觉。
在中国,夏商周是个迷迷糊糊的年代,断代工作比较混乱。但总的来说,《周髀算经》到底记载了这件事,勾股定理实例的发现,发生在周武王灭商,这一个充满神秘梦幻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封神演义》的大背景时代。
妖魔横起的年代,安然在那里研究数学,这个商高又是什么人呢?
他是商朝末年西周初年的数学家,感谢妲已放过了他。
但是,商高没有提供更详细的证明,他只提出了3,4,5; 而没有其他的特例,比如6,8,10也满足勾股定理,这就带来了历史争议。
到了三国后期,魏国人刘徽,编著了一本书,叫做《九章算术》,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才给出了勾股定理的完整证明。
刘徽被称作“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真是名副其实。
其实,我更喜欢说他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雷震子。”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