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给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能够坐上时光机器,让时间倒回到2007年的12月,你22岁毕业,家里这时候给了你10万元,你面临着一个关于这个钱的财务安排,你可以吃光用光身体健康,但是你也可以做下面这些安排:
你可以存在银行里,按照这种长期的、定存的利率来算的话(按照5年期存款平均定存利率5.85%算),十年前你存的10万块钱,现在你可以拿到多少呢?大概是18万元。
你也可以把这这笔钱买股票,假设你买的是中石油,10万块钱剩下多少钱呢?4万块钱。
你如果当时很有眼光,买的是腾讯的股票,10万块钱变成了多少钱呢?现在是360万块钱。
你还可以在北京买一个小小的房子,当时海淀区的五道口一个不错的小区大概是一万块钱出头,你能够买个30平米左右的房子,拿10万付个首付,然后再咬牙从银行借个20万房贷——那么,到今天,这套房子现在值多少钱呢?大约在330万元左右。
看到没有,在十年之前和十年之后,因为你运用了完全不同的金融工具,一笔数额不大的金钱,十万块钱产生了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时间价值。但是,还要告诉你一点,时间的价值还不仅仅体现在这样的数字上,它对你的人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现在我们还是把时光退回到2007年,这一年你大学毕业还面临着其他的人生决策,在找工作的时候,你是使尽浑身解数挤进了一家像诺基亚这样的500强公司,还是一家被成立不久,求贤若渴的创业公司,比如说58同城用薪水加股票期权的方法招到了麾下?不到10年的功夫里,你很努力,你在诺基亚已经干到了中层,可是呢,诺基亚已经大势已去,你开始在人才市场上寻觅下家。而如果你选择了58同城的话,应该已经是业务骨干了,“一个亿”的小目标也已经实现了,为什么呢?因为58同城已经在美国上市成功了。
所以你看,十年前的决策,在十年之后,都深刻地改变了你的处境,你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你的未来。所以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不同决策的影响,但是你往深层次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些财富数值的变化,其实是金融工具把我们拥有的相同时间(未来十年)进行了深度的加工,都化成了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时间价值。
金融就是为时间定价,而我们这些购买金融产品,做出金融决策的人,就是购买了不同的未来价值。
回想2017年,我正在读高二,对金融知识没什么概念,当时普遍薪资应该是1000出头。10万要省吃俭用要攒10年。现在10万呢,可能一年就赚到了。所以10年前后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我如果那时有10万,可能就和大部分一样,存银行呗。想想这种观点好可怕。
1986年有个婆婆,老头去世,家里存有1万现金。当时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100万的概念。就这样一直留有现金,估计哭晕在厕所。1万不够现在开支几年。如果那时她把这些钱去买了一些土地。那么现在一辈子也花不光那个钱了。
以前的10年已经过去,只能假设,那么现在后的10年。你有什么规划没,买股票?买房?存银行?买基金?
给我的观点就是一定不要存银行,10年后的10万,会不会像现在的3万块。如果要存只能一小部分够自己平时开销。理财,一定要学会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