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分析,《垫底辣妹》这部电影。
我们先看到一个场景,沙耶加的弟弟从最开始打棒球很厉害,到最后不打棒球的变化。可以说沙耶加弟弟一直都是在父亲的阴影下生活,打着棒球。说是弟弟是父亲的希望,倒不如说是弟弟,是父亲极力打造的他的影子,来完成他未完成的愿望。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也有很多这样的爸爸妈妈吗?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遗憾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来继续完成。
这就给孩子带来了一种困境,喜好、愿望并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而是外部动力意志进行强加的。
而对于外部动力而言,往往是不具有持久性,且非常脆弱,尤其是在面对重大挫折认为目标无法实现时,更容易受到强烈的打击,从而完全放弃。
沙耶加的弟弟也是如此,最初在学校,自己的棒球打得比较好,因而能够一直维持继续训练棒球的状态。但当他去到一所棒球选手精英的学校时发现强手如林,此时便备受挫折,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实现目标。因而有了后来的完全放弃,甚至把父亲推倒在地,也不要再继续棒球。
我们可以再来分析下,沙耶加的目标制定的完整流程。高二以前沙耶加毫无目标,去到青树藤学校后,坪田老师给她提了一个似乎看似完成不了的目标,去到一所极好的大学,而此时的沙耶加并不相信自己能够考取,接着老师站在沙耶加的角度去为她考虑并用坚定的眼神和她说,这是有可能的,这个过程虽然是在树立目标,但其实更多是一个外部动力和外部资源的支持。
和沙耶加的弟弟一样,在外部动力的支持下,他能够完成较为简单的目标。但在模考大败之后,沙耶加便变得毫无斗志,完全被摧毁。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导致沙耶加去了一趟目标大学校园,发现这里的环境极好,自己非常喜欢,所以便开始往这个方向努力,此时的目标由内而外,是一种内部动力的支持。而此时的沙耶加也变得坚不可摧,变得斗志满满,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内部动力的特点往往是很难寻找到,但一旦寻找到时间持久,即使是面对重大困难挫折,也能够毫不犹豫的坚持下去。
那么此时有一个问题便来了,内部动力从何而来?其实会发现,沙耶加最后去的依然是今天老师给定的目标学校,那么也就是说,此时的内部动力,在某一方面也是一种外部动力的转换,只不过在自己看来,这个目标是自己想实现的,而不是别人给的。
如此,在学生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去观察了解学生,然后为学生制定一个适合他的目标,并逐渐引导他认为这就是自己想要的。
而目前的困境是,很多人很难找到自己的内部动力。而内部动力往往也会受到环境、自己的遭遇的影响,比如说沙耶加的内部动力,其实也是坪田老师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