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赴淮南“博爱·江淮环保行”水质调研团队于2017年7月9日正式在淮南开展水质调研工作,于2017年7月17日结束,历时9天。在这九天里,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
人的邂逅都源于一个“缘”字,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集齐十二个兴趣相同的小伙伴,共同奋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在这个团队里,没有上下高低等之分,也没有尔虞我诈之争。所有人,都在努力的完成同一件事。十二个人便是一个整体,每个人身兼责任,离开了谁,这个团队都将不完整。我很庆幸,我有这么一帮队员,与我,共同构成这个整体。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觉得我们真正达到了实践的目的。不是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多大的实践成果,而是我们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做到了“实践”二字,这足以让我引以为傲。团队一共选取了7个村落作为我们的调研地点,主要的调研方式为问卷调查以及水质检测,调研对象为7个村落的居民,其中包括回民和汉民。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乡村里的大多居民使用的引用水为井水,少数村落通有自来水。有些村落即使之前的自来水已经投入使用,但因为新农村建设,使得地下的自来水水管被破坏,从而停止使用自来水。井的深度为15-30米不等。越是时间越接近现在,井的深度就越大。而井的深度就越大,水的质量相对来说就越好,水垢也越少。大多数居民对于水垢的处理方法都是静置,使之颗粒物沉淀,然后,取之上清液。少数居民购买净水器,不够买的原因一是因为经济状况不允许,二是觉得净水器没多大的用处,三是认为净水器的质量不过关,所以没有购买净水器。通过我们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不少居民对自己家的水质情况还是十分在意的,他们认为水质的好坏会影响健康。虽然是这么认为,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自己家的饮用水质量。
经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到处于矿区附近的居民对于矿区污染对于水质的影响也是很在意的,不少居民也认为近些年来水质的变坏与矿区等污染有关系,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水质变坏了该向政府的哪个部门去反映。可以说,村民们在保护自己饮用水的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
除了调查水质外,我们也了解了当地的回族文化。我们采访了不少的回族居民,也到了当地的清真寺去采访了阿訇,了解到了许多回族的文化传统与信仰。第一次走进回族人民的生活,也终于知道了他们为什么不吃猪肉,知道了他们如何才能礼拜,知道了他们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而非红色……在来淮南以前,我也做过关于回族文化的一些相关工作,但所闻不如所见,所见不如所感。自己接触到的是教科书和网上所没有的,是深刻的、明朗的。所以我感觉自己收获到的是一笔丰富的、非亲身经历不能换取的宝贵财富。
整个实践活动下来,其实很多计划都是当场制定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多的设想,再多的方案都会因为实际情况而发生改变。即使原计划制定得再好,再顺畅,只要计划中的一点发生偏差,整个计划便会被全盘打乱。何况还有许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天气。好比我们对地方进行踩点,路线是记录好了,但是地方不一定是那个地方。预定宾馆,房间是看好了,但没料到老板会坐地起价,相比之下,在市区里住下反而更方便。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事事在不断变化,我们又怎能拦住?凡事多说无益,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实践出真理。
此外,淮南人民的热情好客也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无论是被采访的村民,还是饭店的老板,亦或者是借了拖拉机来接我们的老大爷,他们的言语,他们的行动,都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把世间的人情味儿,让我觉得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