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接手的三年级,孩子们单纯善良,班级氛围比较和谐。本着“扬长”的想法,提出了“建设和谐班级”的发展愿景。
虽然班级氛围整体比较和谐,但也免不了发生一些诸如叫外号、说脏字等不和谐的事件,牙齿和舌头有时候还打架呢,更何况是47个学生。
“老师,我想换座位。”小李同学低着头找到我。
“为什么想换呢?”
小李沉默了。我让再去想想,下节课休息时间再来跟我说。
直到中午午餐结束,小李才又来找我。这一次,他告诉了我原因。原来是他们小组的同学笑话他。每次讨论的时候,认为他的分享不好,觉得他很LOW。
我先安慰了他:同学们不了解你,说了这些话,让你伤心了,老师很理解。我先去了解情况,再作处理,好吗?
通过了解小组其他3位同学,确实存在他说的这种情况。但不知道是不是想撇清责任,各自陈述的时候都说得比较轻微。
我想,虽然情况确实存在,但换座位并不是最佳的处理办法,还是得让他们各自面对自己的问题,学会友好相处,获得成长。
于是,我先召集小组内的4名同学谈话,请他们各自谈谈怎么处理,顺势引导同学相处,互相尊重,要善于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给予赞美和肯定。
接着,在班级发起了“赞美日”活动。当天恰好是4月第一周的周五,于是我们把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五定为赞美日。在第一个赞美日,把自己想赞美同学的话写在卡片上,贴到赞美墙上。每位同学可以赞美3个人。为了避免赞美过度集中,甚至出现某位同学无人赞美,我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去观察那些平时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写完后,看到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同学写的卡片,如果写到自己,或者读到与自己写的赞美相似的话,还忍不住发出一阵阵欢呼。
而小李也喜笑颜开,整个小组也其乐其乐融融。我问他,还换座位吗?他不好意思地说,不换了不换了。
后面的两次赞美日,我们选择赞美对象时采用小组轮流式、学号跳跃式,确保更多的同学收到赞美。
一个和谐班级,需要班级行为文化的支撑,需要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能发展学生的特长,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且行为文化活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