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对于《围城》这本书而言,我觉得前半部分写的是围后半部分写的是城,用书里的话就是前半部分写的城外的生活,后半部分写的是城内的生活,对于每个人而言婚姻是一生中的大事,因为每个人到一定年龄都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婚姻这个词是美好的,我们都会报之以憧憬和期待,所以城外的人才想进到城内,不排除有些人对于“城”是报以无奈和敷衍,但即使是错误的两个人在婚姻的仪式中也会相互承诺,这承诺不一定有力量,却会将两个人捆绑在一起。在通往城内的这条路上方式有许多,不管是先有爱情再有婚姻,还是先有婚姻再有爱情,其实无非是一个先做选择再做判断的过程。拿相亲这件事来说,选择相亲对象,会有许多条条框框,年龄、职业、脾气、性格、人品、经历、家庭等都有可能会成为择偶的标准,只不过在这些条条框框中会因为每个人的不同着重有所选择,当相互见面交往时就会去判断这个人,合不合适,能不能在一起等等。但我始终秉持的一个观点就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每个人身边都有不同的磁场,有人提出宇宙吸引力法则,宗教当中也有你想什么事就会吸引到什么事的定论比如心诚则灵,也有古代提出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观点等等。总之很认同一句话,足够优秀的人,彼此遇见,很容易成为对的人。

回到书中拿方鸿渐来说,方鸿渐是一个博学多识有才华的人,他幽默、善良、骨子里有些执拗,他的留学经历虽然没有得到文凭,却提升了他的个人价值,所以他能跟苏文纨交往,能跟赵辛楣做朋友,都是因为他的经历。唐晓芙、孙柔嘉也是因为这些优点受到吸引,但是方鸿渐的多情导致了他跟唐晓芙的决裂,他的不切实际又与孙柔嘉的现实产生了冲突。他不爱孙柔嘉,被人左右,没有主见,对待感情总是优柔寡断,处理问题总是敷衍了事。包括他去三闾大学教学的过程都是在刻画这个人物的鲜明特征,《围城》的后半部分描写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后生活,所谓的城内生活,两个人彼此就有些差别,观点不同,所以两个人总会吵架,总会有矛盾,尤其是回到上海后的生活,在双方家庭的介入中更突显了这种矛盾,两个人吵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闹的难解难分,这其实也反映了现实的婚姻生活,婚姻并不是一直幸福美满无懈可击的,总是会伴随着磕绊前行,两个人需要相互不断的磨合,磨去棱角找到舒适的相处方式。曾经有朋友跟我说结婚久了发现两个人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像,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相。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好的婚姻需要成全,总有一方要做出牺牲”,《围城》中描写的吵架都是些极其小的事情,甚至有些看来本应该是好的事情,却因为两个人各执己见,据理力争,互不相让而产生矛盾。矛盾的产生就是这样,谁都不肯替对方着想,如果两个人能够站在彼此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可能一些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当然了,即使一方真的做错了,有一方肯做出牺牲,婚姻也就不至于会到无可挽留的地步。《围城》的最后没有下文,我觉的事实已经很明显了,这也是钱老先生留给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假如是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我认为钱老先生写《围城》并不是说想要揭露婚姻的本质,让人们对于婚姻望而生却,而恰恰是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婚姻的真相,透过这些真相去避免一些问题,寻找婚姻的经营之道,去更好的维持一段婚姻。很喜欢钱老生生对杨绛女士的诺言: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以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而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总而言之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共同经营,共同维护,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一些责任和担当,多一些真诚和尊重,少一些应付和计较,做好每个人应该在婚姻中的角色,我们也会拥有一个平凡但不普通的婚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陇西读书与写作阅读 13,771评论 2 4
  • 钱钟书的《围城》中的爱情那么可悲可惜,自己和杨绛先生的爱情却千古流芳,可见,钱钟书对好的爱情坏的爱情,好的婚姻坏的...
    哆啦A梦暗恋红雨阅读 6,863评论 5 17
  • 這本書,不讀也有人已經為它概括了所要表達的意思。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我讀到的也正是這麼比喻的,而...
    小丸子ariel阅读 10,865评论 79 265
  • 昨天刚刚第二次读完《围城》这本书,想着还是得写点东西才好,免得到时候又是成了过眼云烟。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去年暑假...
    奶丝兔米球阅读 454评论 3 1
  • 我们都错了,原来白娘子和法海才是一对 信任一词,相信每个人都是熟悉的吧,朋友之间,因为信任,才可以不论争吵,打闹...
    山有小格阅读 55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