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缘起:回顾几次我娘俩不欢而散的焦点问题:关于导致学习状态不好的根本原因的观点不一致。儿子在抗拒我什么?
成长:再读刻意练习读书笔记,突然发现自己正在写的聆听儿子的那篇简书,自己心理表征是想通过记录自己内心所想,分析孩子所想,达到让孩子接受我的观点。突然认识到,自己聆听力刻意练习并没有达到刻意练习的关键:改变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升元认知能力。思考孩子与我观点对立后的抵触,我只是去分析两个观点的不同,产生这样不同的原因,而没有去看到自己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思考过程。通过用黄金思维法则,分析对抗的根本原因:孩子认知水平未达到,而我急于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孩子,自己的焦虑和对孩子认知的否定让孩子产生压力和抵触,才是我们不欢而散的根本原因。至于那些精力管理的认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怎么去思考静等花开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一、 有关他的我的思考 ( 思考我思考儿子状态不好问题的思考过程)
(一)听到儿子谈状态不好的时候,我的心理表征是什么(what)?
what: 一听到状态问题,我条件反射般首先反应的就是缺少运动,没有释放压力,没有通过运动,让自己产生多巴胺,让自己精神愉悦,然后导致情绪低落,状态不好。(经验主义)
(二)我为什么这样思考?(why)
缘起自以为对儿子的了解,产生直觉、经验主义的“省道型”元认知。
1.孩子性格好静(“家里蹲”)。
①以前关于放松减压的认识:从小喜欢游戏,他最主要的放松方式,他认为打游戏就是他最放松的方式,因为喜欢,这又不用太动脑筋,所以在他意识里玩游戏最有用最佳的放松方式。
②到了国外的成长: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增强,但认知数量补充不足。
a、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上他有自己目标、计划和学习方法,三年来功课几乎全A,学习能力有,而且比一般学生更自律,从他管理自己体重上,饮食控制上,自己克服自己玩手游上,都能看到他的成长。
b、自我意识强。儿子对自我的了解也比一般孩子强,有的问题的思考认深度也超过很多同龄人,包括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与孩子交流学习,对人性的认识,对社会的看法等。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孩子有他自己摸索实践的一套方法,他还准备将其做成软件供学生使用,也通过自己摸索出的有效学习方法以教为学带朋友一起学习。对人性的了解,孩子也有他的优势,他告诉我喜欢行为心理学,其实他喜欢解密人性,所以对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很清楚,在大学的这三年里,他一直在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向。责任感。同时他也坚持一个理念:有些事不是你喜欢才去做,而是你有责任去做。孩子责任感非常强,包括他对恋爱婚姻的看法。
c、思维的遮蔽性。屁屁儿善于思考,但对于书籍的选择面有限,这导致他有的观点偏离了真实,但他的认知能力范围内,他却坚信这是正确的,就如他说每一个决定都是当时最正确的决定和选择。我给他推荐的书,唯一他感兴趣的是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当我在读书营不断的收获一本又一本书籍的精华的时候,破界思维,让自己越来越发现自己思维的遮蔽性,以前的自以为是多么可笑,那句话很贴切说出我的心声:当你读书越多,你才更知道自己多无知。
对儿子的了解产生经验判断。状态不好,儿子保证每天早睡早起(基本上睡到8个小时,再差也基本上有6个小时睡眠)→ 睡眠问题不大。孩子“家里蹲”性格,心里有事,就会将锻炼身体看成浪费时间,外加对膝盖有伤,更是就没有有氧运动,期末考试高强度的使用大脑,没有通过从恢复精力的4个方面来让自己满血复活,是根本原因,跟孩子曾提的最多的,也是最直观的点是他的动静结合不好,缺少一定强度的运动,没有恢复状态。
(三)怎么做?(how)
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思考孩子在抗拒什么?是抗拒我传递知识的方式还是知识本身?
用到的核心知识:人习惯接受与自己观点相同的观点,对于不同观点,常人都习惯红灯思维,产生习惯性防卫。人来到这个人世上,就是在不断试错中证明前人给我们指明的道路是正确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认知的数量、效率、深度的差距,这导致我们悟道有先后,成长有快慢,成功有大小。静等花开,循序渐进是原则!
决定采取的行动:放下自己的焦虑,还孩子这个年纪正常的成长路径。
毕竟孩子还小,他目前能认识到这样的程度已经不容易,能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摸索,去总结,找到问题的根本,我就要“悬挂自己的观点”,反思自己的观点尽管有一定的科学性为啥孩子却抵触的原因,从而改变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做出的条件反射性的行为,继续修炼自己聆听力,让自己在听到孩子状态不好的时候,与他感同身受,并用提问的方式,让他自己去找答案,在他认知提升后,让他自己去推倒自己曾经的观点,成熟自己的心智,而不是急于求成地想把自己懂得的一切都告诉他,单方面期望他提前能明白我们这个年纪才懂得的道理。
二、有关他的他的看法
关于状态不好,自己知道去找原因,但不赞同妈妈说的因为缺少运动,没有做到动静结合释压是根本原因。(认为自己番茄钟后都有站起来望远什么的)儿子认为我不了解他的现状,不理解他。在他意识中,他身体健康,也坚持早睡早起,比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健康,精力管理上没有问题,出现这个情绪低落无状态学习不是精力管理出了问题。
三、关于精力管理的核心知识(来自《精力管理》一书)
人的精力,是4个方面精力的合成,包括:
1.体能精力【平稳的呼吸+科学饮食+充足睡眠+运动)
2.情感精力【享受、安全感、满足感的正面积极情感(唱歌、园艺、+瑜伽+读书+体育运动、听音乐)+维持良好人际关系】
3.思维精力【方式一:积极学习新事物、新语言和技能,对外界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方式二:适度锻炼身体+方式三:间隙性休息和放松】
4.意志精力【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内动力)+重新唤醒发现自己有激情,有价值和意义感的事情,重获目标感】
1+2+3+4→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