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可玩故事】,用梦想点亮孩子的未来!
大家好,我是Maco.
最近,Maco发现一部特别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狐狸与我》,整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女孩想要驯服一只狐狸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非常的简单,但是背后所表达的教育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它告诉我们:爱,不是占有,而是自由。
一个清晨,小女孩贝蒂邂逅了一只美丽的狐狸,她被吸引住了,从此念念不忘。之后的每一天,她都会来森林寻找狐狸,乐此不疲。
而我们都知道,狐狸的生活是处处充满着危险的,被老虎追赶,死在猎人枪下......这是狐狸每一天都要经历的,它们经常忍饥挨饿,拼命谋求生路。
残酷的生存环境,让狐狸的警惕性非常高。所以,当贝蒂在地上放了食物想引诱狐狸时,狐狸总是在远处观望,戒备地观察着贝蒂。
可能是察觉到贝蒂的善意,狐狸开始慢慢地靠近她。她们就这样建立了若即若离的关系,她来森林里找它,很多时候会发现,狐狸也在等着她的到来。
有一天,贝蒂看到狐狸被几只狼堵在树上,眼看就要掉下来,成为狼的食物。
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她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从大树后面冲了出来,并大声喊了起来,吓得狼群一哄而散。
从此,她彻底“驯服”了狐狸,连狐狸的几只幼崽都成了她的朋友。
贝蒂跟狐狸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贝蒂拿出了丝带,围在狐狸的脖子上:“这是你的项圈,漂亮吗?”,并拿出绳子,绑在项圈上。
狐狸开始拼命挣扎着,满口鲜血的咬断了绳子逃跑了。
贝蒂的占有欲,让她忘记了狐狸的本性是害怕束缚的,忘记了她和狐狸是朋友,而狐狸是自由的,不是她的宠物。
第二天,狐狸去贝蒂的家中找她,或许它是真的很爱这个朋友。
贝蒂把它带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狐狸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撞破窗户,摔了出去。
贝蒂抱起倒在血泊中的狐狸,带它回到森林里。小狐狸们都围了过来,悲伤地送别妈妈。
这时,贝蒂才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伤心地解开了被鲜血染红了、套在狐狸脖子上的项圈。
狐狸并没有死,它看了贝蒂一眼,那眼神意味深长。
贝蒂说:“那一刻,我终于为什么狐狸看见我们时,总会跑开。他们早就知道,我们不能真正成为朋友。”
最后,贝蒂和狐狸都选择,各自离开。
多年后,已经长大了的贝蒂给自己的孩子讲起了这件事。她说:
“我把爱和占有搞混了,我喜欢它,但不能占有它,因为它不属于我,它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相信有不少家长想贝蒂一样,想把“狐狸”圈养起来,但是事实证明,家长对孩子管得越严,孩子就越叛逆。
就像影片中的贝蒂,她越是想抓住狐狸,狐狸越是不惜头破血流也要跑。
所以,当孩子企图用愤怒和叛逆来“挣脱”家长的束缚时,可以试试换个方法,松开手,让孩子先冷静下来,自己做出选择,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才不会越来越远。
就像影片中的狐狸,它也曾在山林间期待着贝蒂的到来。当贝蒂用绳索企图圈养它,它挣脱到流血,也依然还是会再来找贝蒂。
狐狸渴望着来自贝蒂的爱,但前提是它不丧失自己的自由。
孩子是爱我们的,就像我们爱他们一样。但爱是有边界感的,一旦突破了,就会出现问题。
这世上很多爱,都是指向彼此的靠近。只有亲子间的爱,是指向剥离的。
未来,孩子还会越来越独立,他将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那是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带给他的各种磨练形成的 ,而不是家长来告诉他的。
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和想法。正如影片说的那样:“love is not possession”,爱不是占有,而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