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新年来了

文/曼古乔

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浓重的要数过年。儿时最期待的假期是寒假,最盼望的节日是过年。放寒假了,年的脚步也近了。

各家各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置办年货,是年末的一件大事,家里几有口人,口味上有什么偏好,穿戴上有什么讲究,都得清清楚楚。家里吃的用的,我们似乎都要比往日考虑得周全很多。

过年前后差不多一个月的用度,都需要购置,自然,几乎没有谁家一次能把年货买齐全,就算列出了清单,还是会有临时想起的,总得购买好几次,才能安心地把年货筹备完全。

在外漂泊的人们都纷纷回到家乡,村子里多了一些熟悉的名字,时尚的穿着,陌生的面孔,路上相见的问候多是“好久不见!”“还认识么?”“这一年过得怎么样?”突然间发现,原来邻居朋友这么多,往日的冷清被温情与热闹取代。

关于年的说法,古今都有一些,年的存在,被赋予了神话色彩,使得过年具备了神圣的理由,把分别很久的人重新聚在一起,走街串巷,访亲问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常说“年岁”这个词,古代以农耕为主,禾谷一岁一熟,因此过年也称作过岁,一年一岁,除夕之夜守岁的传统被保留下来。

第一张春运的火车票发售了,也预示着年的脚步近了,在异乡,年末还没回家的人见面,多是关心彼此有没有买票,买了票,回家的行程就已经确定,没有买票,心里也会有些担忧回家的行程延期或者无期。

前几天打电话回家,父母再三叮嘱,一定要回家过年,父亲最朴实的一句话就是,不管这一年过得怎么样,过年回家休息休息,再开始。十来年,无论我在哪里,都会回家过年,心里永远割舍不了的是那份对亲人的牵挂。

家门口的灯笼已经挂起,“年味”已经制作好了。暮色下,行色匆匆的人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再过几天,街上的店铺一一关门休假,诺大的城市会有些空荡,部分孤独与寂寥的气息,在城市间萦绕。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在催促着人们回家过年,漂泊已久的船,回到家的港湾停靠,等冰雪融化,树木吐芽,花香鸟鸣,随百舸争流,竞相出发,再去乘风破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