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就是春节。过去把过春节称之为“过年”。过年是一个由旧年过渡到新年的一个全过程,过程不完整,则不能称之为过年。过年就是要"过",从上一年岁末过渡到新年年初,要有一个全过程的仪式贯彻始终。这个过程就是祭拜神灵和祭拜祖先的活动,就是一个以"吃"来带动节日的娱乐活动,就是一个包括个体家庭到全社会的庆祝活动。
过去,成都市的有钱人过年是相当讲究的,年前就要去古中市街,预约专门负责红白喜事的棚架店,来自家公馆布置公馆内外需要搭建的各种棚架和灯彩事宜。他们来后首先在大门外扯上天花,两端路口扎彩色牌楼,道路上和牌楼上插上万国旗,挂上各式灯笼。并派来中、西式各一队吹鼓手,年前几天就开始吹吹打打闹喳麻了。初一至十五还要派人来耍狮子、龙灯。更有甚者,还在街口宽敞地方搭上戏台唱几天川戏,那排场,那劲仗大得很,也闹热得很咯!
金河街新30号过年就不会那样跳颤(成都话音"占")和夸张,他们的“年”就在自己家里面过,从来不会那么张扬。钟家过年比起前面介绍的那些达官贵人们过年,相对简朴和收敛多了。哪怕是家里来了不少赴团年宴客人的汽车和私包车,也不会停在金河街街面上故意显洋盘,而是把它们开进大门,停在大菜园旁边的空地上。
第一节 腊八粥
自南北朝起,就把腊月初八固定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甚至释迦牟尼佛)的祭祀节日,用来祈求丰收和保佑家庭安康。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俗话说:"喝了腊八粥,才把年货办。“这就是说到了腊八,过年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了,应该把过年中需要的一切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第二节 启动过年程序
吃了腊八粥,钟家奶奶就忙着指挥全家人分工置办:祭祀、做团年饭和走亲戚所需的各种年货;到乡镇赶场割猪肉制作腊肉、香肠;为正月初一早晨和正月十五晚上吃汤圆而加紧制作汤圆芯子;购买水果、瓜子、花生和糕点……以及向亲朋好友发团圆宴请帖;采购新鞋袜等等。
而请"御用"邱裁缝来钟家为全家人制作新衣服,则是早在阴历十月间就开始进行了。
第三节 祭灶
说起过年还得从腊月二十三祭灶算起,此时钟家才算是正式进入了过年程序。这下旬的每一天都有过年的新节目,需要钟家各房人鼎力参加才能完成。
祭灶又称之为过小年,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它是春节的序曲。这一天祭祀要送走灶神菩萨和他的妻子。据说灶神菩萨是位标致的小白脸,女人见了会有想法。这与庙宇里面的韦陀菩萨一样,他们都是会引起男人们嫉妒,女人们遐想的男性化身。所以成都汉族民间有:男不拜观音女不祭灶神的说法。
祭灶多在黄昏入暮时分进行。祭祀之前先由钟家奶奶和身子干净的佣人摆上供果、点心、灶马儿(灶神爷上天骑的马)、灶疏(灶神见玉皇时准备上奏的折子)和其他祭品,如麻眼儿果子、杂糖和其他糕点。特别是白麻糖(贻糖)不能少,因为白麻糖有粘性,灶神爷吃了会把嘴巴粘住,就不会在玉皇大帝面前嚼牙巴、忩祸告御状,乱说这家人的坏话了。钟家人这一揽子对灶神爷的行贿活动,就是为了让灶神菩萨上天按照灶疏所写的美言好事!让这家人来年没有任何灾难发生。在送行时,要先作揖磕头把旧的灶神菩萨的画像取下。
家里厨房各个方向都有灶神菩萨安在,东方的青灶神君,南方的赤灶神君,西方的白灶神君,北方的黑灶神君,祭灶时一位都不能得罪,都要四方十二拜,做到面面俱到。
祭灶时都是由当家的钟爷爷亲自去灶房焚香点蜡烛后,开始念祭灶祝文:"香烟隆庆平安宅,烛焰开出福寿花……祝灶保平安,消灾增福寿,人口保康宁。"念完后,再跪在蒲团上作揖磕头。由此看来,也只有身体好的男人可以胜任祭灶活动,否则这几十个响头不磕得你天昏地暗,也会磕得你晕头转向的。
与此同时在厨房外面空地上,在钟家奶奶带领下,全家人都参加烧纸钱,烧灶马儿、灶疏等等祭品,把灶神爷两口子上天要用的盘缠、骑行的马儿和上疏奏折都交付与他。
第四节 打扬尘贴春联
腊月二十四打扬尘,这就是年末大扫除。这自然是家里佣人们干的事情。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打扫室内外的清洁卫生。把铺笼罩盖门帘门帷窗帘窗帷,各种器具及锅头碗盏笼屉瓢盆都要全部清洗。房前屋后大梁柱头托樑托柱,都要用顶上绑上竹叶的竹扫帚打扫一遍。屋外的明渠阴沟也要疏浚清掏顺畅。
打完扬尘后就要在四处贴上春联,基本上是每件物品都要贴。这一天是一年中贴春联最多,内容最为广泛的一次。钟家爷爷的书法和古文词赋是他的拿手,由他来撰写春联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除了灶神以外的各个地方,都要贴上精心书写的,赞颂、祝福、庆贺与希望等等的各式春联。大门上的春联是一家人的门面,凭钟家爷爷在商界的名气,肯定要另请书法或对联名家来书写,这才会彰显主人的地位。
当晚,一家人就围坐在火盆边上吃祭灶后撤下来的白麻糖和点心水果。大人们喜欢把白麻糖用一把小铜火钳轻轻夹住,在火盆上烤软,然后用一根竹签穿进麻糖后让它慢慢烤化,并裹在竹签上,再等麻糖冷却变硬后,让小孩子当作棒棒糖吃。据说吃了可以止咳化痰、生津止渴。
当闻到白麻糖烤熟后飘出的熟悉焦糖香味时,让人感觉到年已经来临了。
第五节 接玉皇
腊月二十五是玉皇大帝下凡来民间视察的日子。旧民俗认为灶神等诸位众神上天后,凡间已无神看管了,玉皇担心凡间会出事,他就要在这一天亲下凡界,体察人间善恶事宜,并以此为据定下来年各家祸福。所以民间祭之以祈福,这称为“接玉皇"。这一天人们的一切行为举止、言语都要事事谨慎,不可造次,要把玉皇爷"捧哆"、"顺从哆"。这一天家中孩子都被教育得乖乖的,不吵不闹。这一天民间打架斗殴,抢劫等犯罪率都要少得多,大家都要争取有好的表现,以博取玉皇大帝欢心,多多降福于明年。
第六节 洗纳塌
腊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皆可以沐浴和洗衣,但是成都民间对于这三天的洗浴时间说法不一,含义也不同。腊月二十六被官宦与有钱人家称为"洗福禄",相信这一天洗浴会升官发财;腊月二十七"洗百病",这一天洗澡和洗衣可以一年内百病不袭或减少生病。这一天洗澡有病治病,无病洁身;腊月二十八"洗纳塌"或叫"洗痂痂",这一天才是普通人洗澡的日子,可除去一年的晦气。
过去因为中国的房屋结构问题,四处漏风,家中也没有专用的卫生间,冬季洗澡极其容易感冒发烧,因而洗澡极为不便。所以几乎所有中国人每月洗澡次数都少得可怜,即便要洗澡,一家人也只有凑在同一天来洗。逢年过节的日子前,就是洗衣、洗澡的最佳选择。
金河街钟家人家里,因有一座锅炉房和一座可烧暖气的洗澡间。尽管家里人多,住在城里的人也要回到金河街,按照他们在家里的大小排行,排着队轮流洗澡,就这样也要洗上几天才轮班得完。
第七节 祭祖
腊月二十九是所有在家里的人,忙着与顾请来的餐馆厨师一帮人配合,准备第二天年三十接祖、祭祖、团年和接灶神的事情。
春节是大节,上坟祭祖、接灶神仪式也就格外郑重。祭祖历来是钟家人孝道的具体体现,也是他们敬老尊老美德的延续。
钟家过去一直遵从每年腊月二十九日早晨,为上坟请祖时间。当年钟家请祖就是由当时还健在的班辈最高的钟家祖爷爷,去东门外三官堂祖坟地,把祖先人象征性地请回来过年。但是后来因祖爷爷年事已高,再晚一辈的钟爷爷,他嫌规矩繁琐不愿意再按老规矩去做。这样就在他的主持下把请祖祭祖规矩重新制定,改在腊月三十除夕(即初一早晨)五更,在家里同时举行遥请祭祖活动。
大家都说只要心到就诚到,祖先人会理解的,在家里遥请祭祖的效果和作用也是一样的。遥请祖先时在祖先的牌位上点燃两只大红蜡烛。这对蜡烛每将燃完一只就要接续着点燃下一只,让两只蜡烛烛火始终不断,一直要燃烧到初一晚上到初二早上交上子时为止。这寓意着钟家香火绵延不断,子子孙孙繁衍。
祭祖是在正房堂屋内举行的。钟家堂屋已是几代人红白喜事的举办场所。堂屋两边各摆有八张新式高背带扶手木椅和茶几,堂屋中间放上两张各坐十二人的可拆卸为两个半圆形的圆桌。堂屋北墙上有一面巨大的供有祖先牌位的磨漆神龛,中间牌匾上的贴金阳刻题字为《钟氏堂上历代高曾祖位》,牌匾两边阳刻贴金字对联是:"敬恭明袖则笃其庆 昭穆列祖载锡之光。"堂屋门外走廊两边天花下,各挂有一对共计四只大红绢纱煳制的园形灯笼。四只灯笼上从右到左各自书写"福、禄、寿、喜"之一字。堂屋内天花下分两边各挂有一竖排,共八只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的六角宫灯。宫灯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为主题制作。室外四十米长走廊上也挂有一溜各式花灯和走马灯。
每年这一天,钟家所有各房人都要从城里四面八方赶到金河街祖屋,把各自请来的祭品在供桌上摆好。等太阳落山掌灯时分,钟家爷爷就带领全家人,在堂屋里按照各家人的辈分恭敬站立。在钟爷爷带领并亲自司仪下,全家人鞠躬并一一跪拜,向祖先拜年遥祭。然后点蜡烧香,室外同时燃放鞭炮。
第八节 团圆饭
祭祖完毕,自然就是吃团圆宴席。因为钟家人多,亲朋好友多,基本上每年都请城里的馆子派出厨师上门来家里制作。有时是请提督中街群力食堂,有时请南大街利宾筵,也请过东大街味之胰,还请过布后街荣乐园大厨带领一帮人亲自掌勺主厨家宴。
钟家除了自家的直系亲属外,还会请一些家中直系各辈人的挚友、老表、舅子们赴宴。钟家团年宴最少时也要开八桌,其中在堂屋内摆上两桌,供钟家成年人和至亲挚友就坐,其余六桌就摆在正房外的走廊上,供亲朋好友和所有小孩子就坐。在后花园厨房小餐厅,又摆了另外规格的三桌宴席,供家中佣人和外面客人带来的跟班儿与小汽车和私包车车夫等就坐。
这个团年饭吃得来热闹万分,人声鼎沸、觥筹交错、猜拳行令不亦乐乎。那一晚钟家爷爷、奶奶,被众星捧月似地,轮流敬酒。二老被捧得有些飘飘然,自然是高兴极了。钟爷爷酒量大,但他无酒瘾,从来不主动喝酒和醉酒,一般人把他灌不醉,拿他无可赖何。这一天他也陪大家喝酒至深夜,部分客人们才陆续醉醺醺地告辞,坐自己带来的汽车或黄包车回城里去了。
留宿的至亲客人们继续喝酒、吃菜、聊天。喝得兴起时,有些人还即兴表演川剧清唱,哼唱起当时的中外流行歌曲。钟爷爷还让人搬出留音机,找出当时最流行的唱片播放出来助兴。这时有些平时就很活跃的年青的亲戚朋友们,就在撒上豆粉或滑石粉的光滑走廊上跳起交际舞(那时对国际舞的叫法)来了。
过去的团年饭一直要吃到超过深夜12点以后甚至天明,这才叫吃年饭,也即"年饭"就要吃上一年的意思。
成都人,包括钟家人吃团年饭,饭桌上一般都没有山珍海味,更没有奇珍异肴,但是成都众多餐馆中的厨师们高超的烹饪技艺,即使普通的肉(猪肉、牛肉、鱼肉)、蔬菜和佐料,都能恰如其分地在团年饭的制作中有效地表现出来了。正是有了团圆饭这种表现川菜的载体,优秀的川菜饮食文化才会在川人的味觉和口碑中得到发扬光大。
在将近12点时,小孩子们开始燃放火炮儿(爆竹)和噼噼啪啪冒烟花的香,到12点时要放最大的火炮儿,预示驱走年兽怪物,迎来新春。
第九节 接灶神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送走灶神,到初一凌晨的五更天接回灶神,灶神菩萨带着这一家人来年的全部吉凶祸福信息归位。这一天他还带来了为他自己"扎起"的其他神明来钟家过年。过完年灶神菩萨便被留在钟家厨宫里当上了太上皇,其他神明將再度升天回去,所以三十晚上(实际是初一早上)又称之为“接灶归位“日。这时要再挂上新近请回来的灶神菩萨画像和一副上书:"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横联是:"一家之主"的对联。末了家人少不得又是一番磕头作揖许愿献上供果。凡是人间好吃的,都要给灶神菩萨享用!
孩子们玩不到深夜,不到凌晨1点就被大人催促上床睡觉了。睡觉前,大人们要教导他们大年初一起床后的一些规矩: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例如不准说什么死人啊!梦见妖怪啊!梦见鬼啊!不准说什么耗子、乌龟、老虎啊!说了这些就叫"抬桧"(四川话音"抬快",就是说不能把类似秦桧这样的丧门星抬出来害人!),要不大年初一全家整天就要走霉运,要打烂碗的;还要教育孩子初一起床后,首先就要端上蒲团儿去爷爷、奶奶和其他各房的房间里去给老辈子们轮流磕头拜年,他们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而父母亲则会在自己子女熟睡之后,悄悄地在他们的枕头下面放些压岁钱,让第二天初一醒来找到他们的压岁钱而惊喜。
第十节 新年
初一早晨,这一切程序走完后全家人才开始吃汤圆。汤圆粉子和汤圆芯子都是前几天自己家里厨师做好的。孩子们吃过汤圆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在院子内放火炮儿(鞭炮)、扯响簧(空竹)、吹过年号、滚铁环、打箩卜枪、耍关刀矛(苗)子……过去火炮儿种类不多,除鞭炮外,仅有欢喜豆儿(甩炮)、冲天炮儿、地老鼠儿几种而已。那时市面上也没有几种烟花儿品种可以提供。
过年时的民俗在成都也有些禁忌讲究:为担心财气外漏,成都人有三天(后来改为初一这一天)不向门外扫地的禁忌,避免把财气往外扫走;为避免血光之灾,成都人三天不准动刀子(包括菜刀、剪刀、针……),为此成都人就只好初一吃汤圆,初二吃面条,初三吃团年饭后的剩菜剩饭了。
春节里还有一系列重要拜年活动,那就是到双方父母家,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拜年,恭祝新春佳节。初一回男方父母家,可不带礼物,带礼物就见外了;初二到岳父母家这时需要带礼物。可以逗留吃饭、谈心。初三到亲朋好友家,和到附近邻居家作礼节性拜访。
初一拜年后,钟家人一个多年雷打不动的习俗是全家游喜神方。所谓"喜神方"就是喜神的方位,即出南门游武侯祠。全家人进祠门后,沿着一边配殿,信步走到大殿,读一遍出师表(成都人认为诸葛亮就是最大的喜神),再沿着另一边配殿出大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