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不管你看懂了,还是你没看懂,我相信你总会看出点什么。
网上说,影片是关于一个青春少女的成长,在家长面前一步步妥协,走进成人的世界,而“狗”是她在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该也算是一个媒介吧。但是,当我看完电影后,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在对待狗的问题上,我看到了家长对两个孩子的不同态度。
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李玩正值青春时期,父亲再婚后,继母生下一子,就在这时,狗“爱因斯坦”被父亲送到家中。起初,李玩并不待见爱因斯坦,但是,或许是她的善良,又或许是她在爱因斯坦身上看到什么,她决定接纳它,而故事是从爱因斯坦的走丢开始的。
爱因斯坦走丢了,李玩很伤心,对着家里人发脾气,这看起来或许是不懂事,是任性,是自私,但是,我想这样的行为也是能理解的。家长把狗毫无预兆的带回家,而当狗丢失时却无动于衷,不花心思去寻找,还一味责怪孩子不懂事。大晚上,奶奶出门寻找未回家的李玩,而找不到回家的路,当寻回奶奶,父亲一味地打骂李玩,毫不留情,而事后却向李玩道歉,说打她是因为爱她,这不禁让我唏嘘。这不正是当下很多家长对孩子说过的话吗?家长们总是说,我这都是为你好,然而,他们从来不去想,这是孩子想要的吗?这对他们真的好吗?
买只相似的狗代替爱因斯坦,这是家长对丢狗事件的处理方法。家里的人都说那狗是爱因斯坦,但李玩知道,它并不是,而她的反抗是没用的。最后,她妥协了,尽管她知道狗不是原来的狗,但她不再哭不再闹。
后来,弟弟来了,在酒店过生日,家人把一切的重心都放在了弟弟身上。而这时,弟弟生日的热闹与李玩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给我一种感觉,就好像热闹都是别人的,只有孤独是自己的。
弟弟很调皮,拿着晾衣杆在家里到处晃,打伤了奶奶,影片中的父亲并没有教育儿子,反而一个劲哄孩子,让他不要哭,这和处理李玩间接导致奶奶失踪的事件形成对比。同样是自己的孩子,面对做错事情,父亲不同的处理方式实在是令人心寒。
再后来,狗咬了弟弟,父亲不问缘由,二话不说就送走了狗,这对李玩来说无异于二次伤害,面对女儿的苦苦哀求,父亲毫不心软。
狗的来与去,决定权永远不在李玩身上。家长们说带来就带来,说替代就替代,说送走就送走,没有人问过李玩是不是愿意,就好像她的意见并不重要。但是,在一个家庭中,沟通、协商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相处方式吗?难道作为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就不重要?
可能我是个俗人,太肤浅,没看懂这部电影,因为我没有看到他们所说的成长,我只看到,同一个家庭中两个不同小孩的不同待遇。这让我想到了最近看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是盛家小姐,一同犯错,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受惩罚,我相信,这样类似的场景并不是仅存于影视作品中。
看完这部电影,真心感觉作为长辈,对待子女应一视同仁,以助其正常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