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性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第二轮地三次课备忘
时间:2016年12月4日
在《温尼科特传》P190页中,温尼科特提到了:“假我的发展是最成功的防御结构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卫核心的真我,而假我的存在会产生无用感。”T提到了:“假我最大的核心点,虚假自体。”“演得很辛苦。 但演过之后——他会发现他的演是无用和没有意义的。” 怎么区分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呢?
T的回答是:这需要分两个阶段,
阶段一:回到小孩子的阶段,来看他是否具有足够的好奇心、乐趣、把行动贯彻到他喜欢的乐趣中的行动力!行动的贯彻力!专注力!你为你的乐趣去贯彻。在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点就是,父母的意志力与孩子兴趣与乐趣之间是一种什么羊的关系状态。是家长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控制孩子,压制孩子的好奇心与乐趣,还是给孩子空间的基础上,给孩子推动力去为兴趣和好奇而行动。在这个点上最考验家长的,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意志力与孩子兴趣与好奇之间的边界。作为父母你的意志力是否有变奏的可能。 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好奇心和乐趣,并把专注力和贯彻力都用上,那么这个孩子的真实自体是有空间并且在发展着的。 反过来,如果这个孩子,已经失去了乐趣或者活在父母的意志和控制之下的。那么可想而知,他真实自体的力量是使不出来的。他只能调动出虚假自体去迎合家长,以求获得家长的认同和肯定。那么虚假自体就开始出现了。
阶段二:成人阶段,T则用了职场上的假我与个人发展的天花板这个角度去解读。我的理解是在社会化程度很高的职场上,你的活力、创造性、执行力都是真我能量的一种自然流露与释放。但是职场上经常出现的两外一面就是:活力和创造性不足、职业倦怠、消极怠工、业务能力老化等等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难突破的天花板和怪圈。问题在哪里呢?就在于虚假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真我与真我能量的压制和消解。
那么真我就是好的吗?
T的回答是:真我不存在好与坏。真我也是分阶段的。它分为原始真我(比如攻击性、侵犯性、私欲性等等)与成熟的真我(它的核心是:有边界和空间,并有足够的主体力量来支撑这个边界和空间)
关于关系中的边界与空间,这个点在客体关系这个单元已经讲过很多次。但每一次都会引发自己的思考尤其是这句:“有足够的主体力量来支撑这个边界。” 想到了一个人的独立与完整性更多不是在形式上,而是在内容上的独立和完整。过于依恋和依赖的人,在这个点上,就让我们看到了,他实际上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关系中的边界和空间。
最后再回到我的主题:职场上的假我与个人发展的天花板。简单的说:当假我(虚假自体)的程度不断加重时,不断的迎合他者、迎合外在。造成了对真我的压抑。而这种压抑将在无意识中造成抵抗以及焦虑。这种焦虑又会大大消解人的能量、活力、创造性和执行力。从而形成一种僵化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成为了阻碍个人发展与成长的天花板!
T在这个点上举了一个关于无法面对和承担内心巨大的匮乏感和无力感的女性,她一直在寻找一种绚烂的、自我欣赏的、在微信朋友圈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的方式,去从形式上去展现自己的存在与“活力”
T:“她必须以更强烈的疯狂去摸掉无能感。无能感才是你最真实的状态,你必须去面对这个现实,新的路径才能够建立起来。”
课程中给出了路径是:
1、建构处理能量的路径,破坏力就大大的降低了。
2、自我供养:真正新的东西,能滋养个人成长的新鲜情绪与心理经验。现实通过承受持续攻击(来自自己的无意识攻击或者是无法接纳自己等的负性能量)并能不被击倒而获得强度。
生命的强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来源于你一次次看到向上的空间、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扛住了失败的洗涮、一次次胜仗后的喜悦.......所积累起来的。在习得性无助与自我供养之间,选择后者并去践行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